首页> 食味

石磨上的记忆:普洱彝家稀豆粉

作者:李建红 鲁海杨 梁根富时间:2022-02-10

明朝洪武年间,中原出现了一种以豆类为主的美食,俗称稀豆粉。关于稀豆粉的由来,源自于中原的人带来了食物加工技术,将豌豆磨成粉,创造出了稀豆粉这道美食,勤劳朴素的彝族人民就此把稀豆粉传承了下来。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因其独特的方法和手艺,成了家喻户晓、逢年过节必备的传统有名小吃。

(王红)

(王红筛选豆瓣)

王红,云南省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对稀豆粉就有一种情感在里面。尽管现在的市场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机械化生产已经普及,但在一些地方,仍然能找到传统工艺的痕迹。王红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因为她记忆中的味道是传统的手艺和时间的沉淀。

(石磨与碾碎的豆瓣)

(王红和家人碾压豆瓣)

(舀浆)

祖辈传下来的摇浆方法,为磨出的豆汁平添了几分色彩,过滤出的将是符合要求的无渣纯净豆汁。纯手工的制作有利于保证豌豆浆的粘稠度和糊状,来保证稀豆粉口感的爽滑度。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豌豆的腥味去除,同时保留豌豆的本味。每天都要将浸泡了几个小时的豌豆磨浆。

(王红搅拌稀豆粉)

(王红教女儿搅稀豆粉)

第一次研磨叫头浆,比较浓稠沉淀分离两小时后,再将头浆分出一半,进行二次研磨。第二次磨好的被称为清浆,在锅中倒入油,这样在熬制稀豆粉的过程中不会粘锅,倒入清浆,煮沸后将头浆最粘稠的部分,分多次加入,煮沸,这道工序俗称上浆。煮沸的过程中火候是关键,大火容易煮糊,小火则容易凝固,王红默默地知道,什么时候该添些用大火,什么时候去柴用小火,整个煮浆的过程,胶体的性状也在时刻变化。制作全程依靠手工,需要争分夺秒需要用木棍不停搅拌,否则会结块,中火搅拌一小时后,直到豆粉可以连成线,就说明浓稠合适,到了出锅的最佳时机,如同起伏的溶洞,气孔紧密排列,大豆香气喷薄而出,黏稠的豆粉如熔岩满溢,这是王红对稀豆粉的神奇再造。

(王红准备稀豆粉调料)

(放好调料的稀豆粉)

稀豆粉的做法繁复,最考验人的性子,稀豆粉的吃法充满了想象力,浓郁的豌豆味加以各种调料,葱花香菜腌菜辣椒油等十余种调料前来助阵让一碗稀豆粉瞬间出彩,丰富滋味糅杂纠缠其间,犹如稀豆粉作为一种食物陪伴的多样性,可作为一日主食,可冷却凉拌,可做成美味的凉粉,稀豆粉的多变,也许是来自生活的不变。

(一家三口)

热爱与坚守并行,王红做的稀豆粉,不仅是老一辈人回忆里的滋味,也成为了让年轻人念念不忘的新宠。(李建红鲁海杨梁根富)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