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旅

普洱:一座森林城市的生态样本

作者:张国营时间:2021-07-30

“快看,长臂猿在那儿!”一声惊呼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沿思小高速一路前行,就可到达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与多种珍贵野生动物为伴,真切感受到了普洱生物多样性之美。

纵观云南普洱这座城市所获得的诸多荣誉,其中一项就是“国家森林城市”,这座“森林城”生态环境优越,普洱是全球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有5600多种高等植物、1490多种动物,素有“生物种质基因宝库”“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王宫”美誉,堪称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缩影。

奇妙的公园样本

走进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公园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7.45%,园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知有蕨类以上的高等植物2100多种、动物800多种。”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总经理助理李福辰向大家介绍,你可以在园内看到桫椤树等珍贵植物,也可以给白犀牛挠痒痒、让小熊猫抱大腿、与长臂猿赛歌喉,近距离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奇妙。

地处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 97.45%,其中保存着中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和少部分珍贵的季节雨林。国家公园良好的森林植被为太阳河等大大小小10余条河流提供或持续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水流,给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的水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的气候、生态及经济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堪称“茶都”普洱的绿色心脏、生态绿岛。国家公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冷暖适宜的气候,为其中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环境,所以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保存良好的植被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普洱国家公园分布有蜂猴、灰叶猴、巨蜥、蟒蛇、黑颈长尾雉等 11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短尾猴、水鹿、蛇雕、红瘰疣螈、虎纹蛙等4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赤麂、豪猪、食蟹獴在林间觅食,巨松鼠、赤腹松鼠等在树上闪躲腾挪。这里共有102种兽类隐匿其中。黑顶蟆口鸱、原鸡、蓝须夜蜂虎、大黄冠啄木鸟、大盘尾等222种鸟类在林间飞翔、鸣叫、觅食,让静谧的森林变得更加生动。浓密的森林深处和溪谷之间,也藏匿着众多神秘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像戈氏棱皮树蛙、丽棘蜥等91种两爬类动物反映了这里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而白蚁等各种独特的昆虫,则向世界展示着在这其中栖息的生命的神奇。

“这块湿地以前是村民们种植茭瓜的,现在成为了鸟类的栖息乐园。”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局长张登林指着眼前的一片开阔的湿地介绍,遵循“生态第一、保护优先”的原则,管护局不断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执法监管力度,周边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滥砍滥伐、滥捕滥猎、乱采乱挖等违法行为已经得到有效遏制。景区建立以来,直接保护原始森林2.2万公顷,推动周边地区退耕还林面积增长25%。同时,为普洱引进了数百万游客量,聘用的员工90%以上为当地少数民族,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长效的保护机制

长期以来,普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科学规划、系统谋划、改革创新、严格管理,开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局面。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普洱实施方案(2013—2020)》,颁布实施《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规,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了绿色政绩考核体系、GDP与GEP双核算体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为加快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

开展生态公益林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澜沧江防护林工程,从源头夯实生态保护基础。全市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为 20.1%。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18个。建设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建立了2个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小区。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市湿地保护率达68.8%,制定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意见》,建成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思茅河环境综合整治、野鸭湖环境综合整治、洗马湖湿地“退塘还湿”等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动植物栖息地得到良好保护,乡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

全市生态系统类型约有 55种,占云南省全部生态系统类型约32%。全国1591种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中普洱市分布有591种。

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

2015年,景东彝族自治县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成为中国首个挂牌示范县。2018年,普洱市率先完成全市及9县1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成为全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研究(TEEB)示范基地,全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7429亿元,摸清了绿色家底。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繁育技术研究,基本掌握白鹇、原鸡、野猪等野生动物繁育技术;珍稀鱼类叉尾鲇人工增殖技术取得成功,中国结鱼、巨魾人工增殖及人工驯养取得成功。开展了印度野牛、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景东翅子树等极小种群的野外监测、迁地保护、种群繁育工作。在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安装了 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探头,并引入无人机进行预警监测,在绿孔雀的野外监测中拍摄到绿孔雀活动的影像资料,填补了国内野外绿孔雀影像资料的空白。

建设城市生态生命景观系统

实施野花工程、湿地工程、野生动物工程及生物康复中心工程,努力提升城市森林景观文化艺术品位,建设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态生命景观系统,构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和多层绿色空间系统,加大绿化树种生物多样性,建设百花争艳、百鸟合唱的灵动绿色之城。大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旅游小镇、生态村(寨)、生态家园,对公路沿线、城市面山、河流两岸、湖泊周围进行全面绿化美化、恢复生物多样性。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

建成糯扎渡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教育基地、普洱学院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馆以及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普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了野生动物救护专题片;普洱广播电视台录制和播放了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专题节目;在全市重大会议期间,向与会代表发放宣传图册,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张国营/文  王承吉、吴永康、张宏伟、杨金伟、小米步枪、张宏、普洱日报、普洱市林草局/图)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