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培坚时间:2019-08-19
9月5日,宁波奉化惠政新村,现烤月饼的香味儿从一片不起眼的小店里飘出,氤氲在幽长的小巷子间。距离中秋节尚有20天,小店里顾客已是络绎不绝,“吃货”们带着期盼而来,提着月饼而去,脸上透露出满足的笑容。
“再过十几天,可能队伍会排到弄堂里去。”看了一眼店里排队付钱的顾客,负责烘焙月饼的毛信虎又转头在后院的烤炉间忙着翻弄烤的酥黄的月饼。
在奉化,毛家月饼是不折不扣的“网红”,中秋节前,朴实无华却又有着精致味道的毛家月饼就会霸屏朋友圈。
每年中秋节前两个多月时,毛信虎四哥弟就会放下各自的生计相聚一起,连同80多岁的父母亲以及毛家第三代,在几十名工人的协助下,每天能卖出几千筒月饼。过了中秋节,大家又四散而去,回归自己的生活。
生于1968年的毛信虎从15岁起就开始学做麻花、冻米糖等点心。1985年,毛信虎和二哥毛信龙承包了农村供销社的糕点供应,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为了让自己做出的糕点更加出众,毛信虎从上海请来师傅学习技艺,这让他逐渐掌握了月饼的制作技巧,生意愈发红火。中秋节前的两个月,全家人上阵忙活,每天能卖出3000多筒月饼。“那时每筒月饼6个,一筒三毛六分钱,生意真是好的不得了,忙的时候一天睡不了3个小时。”谈起往事,毛信虎脸上写满了自豪。
名气大了,口碑有了,毛信虎并不满足,他想打造一款有着自己独到印记的月饼,他开始琢磨各种月饼配方,进行多种尝试,历时6年独家炮制出一款“椒油月饼”,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但由于口味独特、口感新鲜,逐渐收获人气,甚至有人远道从上海、杭州等地驱车前来品尝。因为出产于不起眼的弄堂里,慢慢地,“弄堂月饼”的名号被人们叫响了起来,风靡奉化20年直至今日。
有人想出60万的高价收买毛信虎的配方,被毛信虎一口回绝。不少人开始以学徒的身份来偷师学艺,学上一段时间就悄悄自立门户,并打着“弄堂月饼”的旗号招徕顾客。即便是相同的配料,但由于调配手法的细微差别,做出来的月饼口味都大相径庭。
“毕竟市场那么大,我倒不怕他们抢了我的生意,但是真的要把月饼做好,不下几年苦功夫是不行的,我是怕‘李鬼’毁了‘李逵’的名声啊!”毛信虎和家人十分无奈,不得不在6年前注册了“众品阁月饼”的商标,打起维权的旗号。
毛家月饼的打理团队正逐渐年轻化,以适应互联网+的新型营销模式。毛信虎的侄子毛杰,和毛家月饼同岁,打小就对烘焙有着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工作三年后,毛杰从单位辞职回归家族老本行,正式学习糕点烘焙,作为毛家第三代的长子,主要负责月饼配料工作。地域不同,人们的口味爱好也不同,店里提供10种口味的月饼,毛杰每天要配几百公斤的馅料。
“奉化人喜欢椒油口味,宁波城区的顾客则喜欢苔菜口味多一些。”毛杰颇心得的总结道。毛杰的堂弟毛勇18岁高中毕业后就来店里做糕点,如今主要负责和面。
如今,个性化、平民化的月饼受到市民欢迎,“网红月饼”竞相进入市民的视线,竞争也日益加剧。毛杰会和家人一起去探访别家月饼店,买来品尝,学习人家的长处,同时做好自己产品的把控。“现在食品卫生最受关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时不时来店里检查,我们肯定要做好质量卫生的把门人。”毛杰信心满满地说道。
由于城市的发展的需要,毛家月饼店所在的弄堂即将拆迁,让不少人心生怀念,毛杰在寻找新店面,“不管时代怎么变,我们的味道会一直保持不变,让人们能找寻到儿时的回忆。”(文/摄 张培坚)中国故事工作室《世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