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云南玉龙县:雪山下的“绿色答卷”

2025-10-16 10:35:34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金沙江水奔腾不息,玉龙雪山巍峨耸立。雪山脚下,江水之畔,一片广袤的林海铺展开来。林下,灵芝悄然绽放,乌鸡悠然觅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正在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这里是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一片拥有超过733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高达68.01%的土地,一场“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正在深刻上演。

近年来,玉龙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创新性地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相得益彰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这样的探索并非孤例,它正是云南省近期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破解“两山”转化难题的有力回响。

改革赋能,唤醒沉睡的“绿色金库”

10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发布,核心正是要稳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真正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玉龙县的实践,正是这一改革精神的率先探索和生动写照。

过去,玉龙县虽坐拥“高山植物王国”的美誉,但林地碎片化、经营粗放等问题,让许多村民“守着金山”却找不到致富门路。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绿色金库”?玉龙县的答案是:改革。

以石头乡桃花村胜利组的金萨罗林场为试点,一场深刻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拉开序幕。通过推行“集体统一经营林权+均山到户林权(经营权)入股”模式,将分散在42户手中的5430亩林地整合起来,实现了“小山变大山”的聚合效应。村民手中的“林权证”变成了可量化、可收益的“股权证”,沉睡的资源被成功激活。

这不仅是经营方式的转变,更是一次发展思路的深刻变革。玉龙县将林下经济发展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构建起“林场+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共融发展模式。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了中部森林康养旅游、东部经济林下套种、西部生态种植养殖以及覆盖全县的采集加工四大产业带,为林下经济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通过改革,沉睡的林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头雁领航,蹚出林下致富新路

一个产业的兴起,离不开一群有情怀、敢担当的带头人。在玉龙,能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产业的先行者,是乡亲们的贴心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密林深处蹚出了一条条致富新路。

胡周嵘:从“疯子”到致富带头人

在石头乡,胡周嵘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最初,他因在山里试种灵芝而被村民视为“疯子”。面对质疑和初期的失败,他没有放弃。深夜独自引水浇灌,通宵达旦研究灭菌技术,这份执着终于换来了成功。2018年,他林下种植的灵芝获得了超过20万元的利润。

富裕起来的胡周嵘没有忘记乡亲们。面对党委政府的期望,他顶住“带着大家干,亏了怎么办”的巨大压力,毅然扛起带头人的责任。“如果亏损,由我个人承担,不能让老百姓去亏。”这句质朴的承诺,展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担当。他成立公司,向村民提供菌包和技术,带动了上百户农户增收,其中不乏曾经的建档立卡户。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信念。

段金华:深山里的“天麻专家”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家乡有情怀。”这是石头乡胜利组啦比里药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段金华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看到家乡优越的自然条件,毅然返乡带领村民发展林下天麻种植。

从菌种繁育到仿野生种植,段金华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建立了“四个统一”(统一提供种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成品)的模式,让村民们没了后顾之忧。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以后大家都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里边就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如今,合作社的天麻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2024年产值超过200万元,社员户均增收过万元,段金华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杨裔忠:为雪山乌鸡“孵梦”的书记

石鼓镇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杨裔忠,则是基层干部推动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为了掌握雪山乌鸡的孵化技术,他曾在孵化器边睡了一个星期,亲眼见证第一只小鸡破壳而出。“那种心情只会我自己理解。”他回忆道。

从最初老百姓“会不会闹笑话”的观望,到如今“一鸡难求”的市场热度,杨裔忠和村两委一班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不仅抓保种选育,更着力于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创新性地将村集体经济收益与产业挂钩,每卖出一羽乌鸡,村集体就能增加4元收入。这只林间的“黑凤凰”,真正成为了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稳定增收的“金凤凰”。

绿色新格局,擘画振兴新图景

在“头雁”的引领下,玉龙县林下经济百花齐放。截至2024年底,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81.92万亩,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康养旅游“四位一体”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奋斗者的扎根奉献,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保驾护航。正如玉龙县林草局负责人所说:“一个产业的希望,就在于有这样一群有情怀、敢担当的带头人。我们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做好服好务、铺好路。未来,玉龙县的林下经济,必将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每一座青山,都真正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玉龙县的故事,为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写下了生动的注脚。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因为有这么一群人,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新路。(徐俊、玉龙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