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普洱墨江:以“村烤”为核 烤热烟火气与乡村经济

2025-09-01 15:55:17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初秋,随着天蒙蒙亮,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的双龙烧烤城早已升腾起袅袅烟火。

(双龙烧烤城俯瞰。张银/摄)

“我们这一周就只开放周三和周六,每到这两天本地和外地的游客都蜂拥而来。而我们这的‘量贩式烧烤’改变了传统烧烤体验,让游客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自己挑选食材、搭配酱料、决定火候,甚至可以向‘主烤官’学习哈尼族特有的烧烤技艺。这种参与感极强的消费模式,让简单的‘吃’升级为‘玩’,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双龙烧烤城第3-11号店铺负责人李强一边麻利地招呼食客,一边笑着介绍:“这里聚集了本地各种民族特色美食,游客从滋滋冒油的小黄牛干巴到外焦里嫩的包浆豆腐,都是普洱人舌尖上最惦记的‘烟火江湖’。”

“离西盟近,自驾方便,墨临高速通了后更快!”来自普洱市西盟县的岩罕捧着刚烤好的鸡脚筋赞不绝口,他特意多打包了几袋,“回去让家人也尝尝这口鲜”。凉风带着草木清香,吹散了夏日的燥热,食客们围坐在烤炉旁,碰杯声、欢笑声混着烤串的滋啦声,成了墨江烧烤城里最热闹的背景音。

(诱人的烤肉。谭福柔/摄)

从城郊一片空地到“东南亚第一烧烤城”金字招牌,双龙烧烤城的蜕变藏着墨江对“村烤”的专注深耕。这里没有繁杂业态,只聚焦烧烤这一件事。上百家摊档筑成“烧烤梯田”,烧烤师傅们各展绝活——哈尼族的秘制香料、傣族的酸辣蘸水、本地的生态时蔬,在炭火上碰撞出独特风味。“随着名气的火爆,生意也越火,有时候忙到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一天能接待上百人!”李强翻动着烤架上的肉块,油星溅起的瞬间,香气引顾客频频回头。

对本地人来说,这里是休闲的“解压站”;对游客而言,更是行程里的“必打卡”。“早上逛北回归线标志园,中午直奔这儿,吃完烧烤喝双胞井水,无缝衔接!”本地工作的张银和外地朋友正撸着串,“城区过来一路通畅,开车一会儿就到,图的就是这份热闹。”来自玉溪的彭田伟第一次来就被圈粉:“烤小串配傣味蘸水,自己挑选食材,食材新鲜得像刚从地里摘的,吃一次就忘不了。”

近年来,墨江紧扣“村烤”这一核心,把单一业态做出了“专业感”——统一规划摊档布局,规范食材来源,让“热闹”不失“秩序”。

“双龙烧烤城位于墨江县联珠镇连路村,距县城12公里,交通便利,内设100多家烧烤店,可同时容纳1万多人就餐。随着烧烤经济的热火,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双龙烧烤城派出客户经理为零售客户进行上门指导,从整理商品、货架,规划库存入手,协助零售客户对店铺进行改造升级,让生意慢慢开始‘上道’,逐步提高营业额。”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李昆介绍道。

(双龙烧烤城一角。谭福柔/摄)

如今,每当太阳初升,这里便成了美食的狂欢场——从街头到街尾,上百种烤制美味让人目不暇接,食客们从早上吃到下午,把“尝鲜”变成了“常来”。

夏日的热浪即将远去,烧烤城的烟火气仍在升腾。这簇跳动的炭火,不仅烤出了墨江的独特风味,更烤热了“村烤”经济的活力,让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烟火缭绕中,尝到属于墨江的畅快与温暖。(杨恩新、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