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美食每刻在云南】暑期来云南品尝非遗美食滋味

2025-08-01 15:37:17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暑期的阳光洒满红土高原,云南的非遗美食正以最鲜活的姿态等待旅人探寻。从大理苍山脚下的乳扇工坊到诺邓古村的火腿晾晒架,再到蒙自过桥米线的滚烫汤碗,每一道非遗美食都是打开云南文化的钥匙。这个夏天,循着香气出发,走进清凉云南,在“美食每刻”的体验中,读懂非遗美食的烟火与传承。

大理乳扇:苍山牧歌里的奶味非遗

乳扇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风味食品,以新鲜牛奶和发酵酸浆制作而成,因形如扇状,故名乳扇。

清晨的大理,仿若被奶香萦绕,在乳扇工坊里,白族阿妈正将新鲜牛奶倒入铜锅,加入酸木瓜汁轻轻搅动,乳白色的浆液逐渐凝结成薄如蝉翼的奶皮。“三揉三拉要趁温,不然就拉不开喽。”白族阿妈边介绍边将奶皮拉伸成扇状,阳光下的乳扇泛着琥珀色光泽,这便是“云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卖”的动态传承。

(刘旭凯/摄)

2022年12月,乳扇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非遗认证后,乳扇从传统美食升级为文化体验载体。当地开发“乐众乳扇”等互动项目,游客可亲手参与牛奶凝结、塑形、晾晒等全流程,沉浸式感受白族智慧。这种体验模式与《有风的地方》等影视作品传播形成共振,使乳扇成为大理“网红打卡”新热点。此外,2025年洱源县开工建设的乳扇集中加工项目,更将打造集生产、研发、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产业基地,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

暑期游云南,可体验烤乳扇、乳扇沙琪玛、乳扇冰激凌……多种吃法,尽情享受舌尖的美味。

火腿双绝:时光酝酿的肉香传奇

诺邓火腿的香气藏在滇西的深山中。暑期的诺邓古村云雾缭绕,千年盐井旁的晾晒房里,火腿悬挂在火塘上方,接受着松木烟气的温柔熏制。作为省级非遗,诺邓火腿以井盐腌制、自然发酵的工艺闻名,村民王大叔切开三年的老火腿,断面如玛瑙般红润,“我们的火腿要经历‘三腌三晾’,盐度刚好不齁,还带着松木清香”。在古村的火腿宴上,火腿炖鸡、火腿炒青椒、火腿木瓜酸汤轮番登场,每一口都是时光沉淀的鲜美。

(路文清供图)

宣威火腿则在暑期迎来丰收季,其制作始于明代,历经数百年迭代形成“选料、腌制、发酵、风干”的古法工艺,讲究“冬腌春晾”,依托宣威独特的低温干燥、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与本地乌金猪优质原料,成就“皮色亮黄、肉香浓郁、咸淡适中”的特质。作为国家级非遗,其“三签三法”的腌制技艺暗藏玄机:用竹签探测发酵程度,铁签定型肉质,木签保持透气。

(路文清供图)

当前,宣威火腿正从餐桌走向文旅场景,成为激活地方文旅经济的重要引擎。当地依托火腿文化构建了“美食+体验”的文旅产品矩阵,如“火腿文化节”通过腌火腿比赛、火腿宴品鉴、非遗技艺展演等活动,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参与;工业旅游线路开放火腿加工厂、非遗工坊,让游客近距离观看古法腌制、发酵全过程,体验“亲手腌制小份火腿”“火腿美食 DIY”等互动项目,将单一美食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

过桥米线:一碗汤里的千年温情

尝过奶香十足的乳扇、品过火腿的咸香,接着吃上一碗香气四溢的蒙自过桥米线,瞬间将暑期就餐的仪式感拉满。

多种配菜分碟装入托盘之中,薄如蝉翼的鸡胸肉、粉嫩的猪肝片、翠绿的豌豆尖……依次排列。当滚烫的土鸡汤上桌,有序将配菜放入汤中,再倒入米线,一碗正宗的过桥米线就制作完成。

(马秋菊/摄)

作为云南饮食文化的璀璨明珠,过桥米线制作技艺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碗承载着千年滇味智慧的美食,在非遗认证的加持下,已从餐桌美味升级为文旅融合的核心载体,为云南文旅产业注入持续活力。

当前,蒙自正把过桥米线与文旅资源串联起来,构建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文游消费路线图。品一碗过桥米线,已成为不少游客选择到蒙自旅游的目的之一。此外,为进一步促成更多旅行者因为一碗米线来到一座城,蒙自注册了过桥米线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品牌店的建设、服务和管理规范,凝聚各方力量,实现跨行业协调发展,让过桥米线成为消费者的日常。

这个夏天,云南的非遗美食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亲手触摸、亲口品尝、亲身参与的动态传承。当乳香在指尖缠绕,当火腿在齿间留香,当米线在汤中舒展,每一刻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味都是对生活的热爱。来云南赴一场非遗美食之约,实现文化传承从味觉到情感的深度渗透,让“美食每刻”都成为暑期最鲜活的记忆。(刘永梅)

【责任编辑:君君】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