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从鱼米之乡来的小哥让戈壁小镇人更富、水更美

2025-07-31 10:14:41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走进托里县铁厂沟镇阿勒帕萨勒干村瑞丰家庭农场,偌大的鱼塘珍珠般串在一起,水面流光倒影,鱼虾跳跃,百鸟啼鸣,满目是诗情画意的自然生态美景。

2024年6月,40多岁的蔡红高凭着多年的渔业养殖经验,带着妻子从江苏盐城,来到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托里县铁厂沟镇阿勒帕萨勒干村,投资200多万元承包了在戈壁滩上建起的2座占地400余亩的渔场,办起了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及批发。

“开办家庭农场前,铁厂沟镇政府和村委会,主动与上级管理部门协调,为我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完成了相关证照办理手续,让我干好水产养殖业的信心倍增!”蔡红高说。

从鱼米之乡到戈壁小村,蔡红高发展生态养殖的初心未改。承包渔场后,他在鱼塘四周种植了榆树、垂柳、海棠、红柳等观赏树种,水里也养植了芦苇和荷花。鱼塘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养殖的水产品和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和栖息环境,也使这里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白鹭、赤麻鸭、红骨顶鸡等对栖居地水质要求很高的国家级保护鸟类,一年四季都常驻在渔场里,初步形成的良性循环、绿色健康的生态养殖模式,让这里真正变成了鸟类的天堂和水产品养殖的家园。

在鱼塘现场,养殖的螃蟹、小龙虾、鲤鱼、甲鱼等水产品灵动鲜活,在渔场务工的哈萨克族小伙正忙着收起地笼,把笼内的螃蟹、龙虾、鲤鱼等装入专用的水桶,准备装车外运。据蔡红高介绍,他所养殖的水产品全部凭着良好的品质、优惠的价格和贴心细致的售后服务,已开始陆续销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塔城、额敏、托里县等地水产市场和各大餐饮店,再加上鱼、蟹苗孵化、批发销售等计算,预计年销售额可超过100万元。

承包渔场见到了效益,蔡红高又想到了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今年6月,他再次投资100多万元,充分利用渔塘养殖水产品优势,在镇里的闹市区开了一间大型火锅店,自产自销式的搞起了“闭环式经营”,开发出了以自产、无污染的河鲜为主要食材的主题火锅,吸引各地的“老饕”们慕名前来品尝,并招募了近20位各族村民在店里和渔场里务工。哈萨克族村民阿依古丽•沃斯拜说:“我在火锅店做服务生,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家里的收入高了,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

经过一年多的拼搏,如今的蔡红高生意做的越来越红火,自己富了,村民收入多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

从十里戈壁到如今的鱼蟹满塘,说起今后的发展,阿勒帕萨勒干村党支部书记杨鹏表示,后期,我们会结合“实干争先年”主题活动,以“一起益企”和当好服务发展“店小二”的精神,大力支持他继续发展好水产养殖和餐饮业,努力打造“渔业+餐饮+旅游+农庄”的新发展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水产产品,促进百姓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出最好的诠释。(王子荣)

【责任编辑:曹洋】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