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好看好用更好玩,这些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2025-06-25 15:35: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大一统帆布包、麒麟箜篌保温杯、夔龙纹手持折叠镜……近日,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创交流活动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举办。

来自国家民委所属高校与文化单位创作的2000余件精品,分为“积厚流光”“润物无声”“艺聚凝力”等六大单元进行集中展示。

民族文化宫汲取“文成公主带往吐蕃的琴与长鼓”以及“金城公主带往吐蕃的双音箱彩绘龙头七弦琴”的设计灵感,推出“唐风蕃乐”系列高端文创套盒。这套文创不仅能观赏,更能聆听。通过抚摸琴弦,观众就能听到乐器摆件传来《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乐。

活动现场展示的文创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摄

活动现场展示的文创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摄

西北民族大学推出的“陶鸟的文明对话”系列文创,也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该系列文创以4000年前黄河上游文明的珍贵遗存——齐家文化灰陶鸟为原型。美术学院教师团队带领学生组成专项课题组,历时半年完成。在设计过程中,师生们发现陶鸟的流线型身躯与现代美学高度契合,遂以“古今同频”为理念,将其转化为书签、首饰、文具套装等实用载体。项目负责人感叹,“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文化使者。”

既能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能为现代人使用,这样的实用性器物应该如何设计?石榴,这一在中华文化里,象征着美好、团结、和睦的传统元素,出现在中南民族大学的文创设计团队的脑海中。由此,他们推出“石榴红”陶瓷马克杯。团队还将壮族的冷水冲型铜鼓和古老图腾“太阳纹”,“搬”到现代随身镜上,用一束光连接古今。同时在镜框加入可旋转的同心圆结构,转动时芒线如火焰跃动,寓意“民族团结薪火相传”。

活动现场展示的文创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摄

活动现场展示的文创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摄

中央民族大学的“乐韵华章”丝巾设计团队通过“音乐可视化”手法,将马头琴演奏时的疾速节奏转化为图案的疏密变化,用侗族琵琶“滚指”技法中指尖滑动的轨迹定义纹样走向。最终成型的丝巾上,10件民族弦乐器铺开。当丝巾轻扬,似乎在奏响一首团结之歌。

展台上,大连民族大学采用微型立体浮雕工艺制作民族乐器冰箱贴,北方民族大学设计寓意美好爱情的“文成公主进藏长鼓首饰”。传统与现代结合,历史与日常生活交汇,这些文创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让文物“活”起来。

【责任编辑:沈晔】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