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北昆老生演员袁国良获第32届戏剧梅花奖:艺术要守正也要创新

2025-06-16 15:56:04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5月21日,“梅花竞放戏聚东方”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及颁奖仪式在上海开幕。北方昆曲剧院老生演员袁国良以传统昆剧《烂柯山》中朱买臣一角的精彩表演,荣获本届戏剧梅花奖。

提起30年从艺之路,获奖之后的袁国良云淡风轻,笑称自己一直顺风顺水,一路得遇良师指点,舞台生涯没有经历过太多波折。但是,谁都明白,梅花奖的光环背后,艺术家要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

北昆老生演员袁国良获第32届戏剧梅花奖:艺术要守正也要创新

20世纪90年代,对昆曲知之甚少的苏州少年袁国良,在港台片流行而戏曲低迷的年代,凭着几句“小呀么,小儿郎”,一脚踏进了苏州戏校。作为小生、花旦组挑完“剩下的”他蹭了一段时间石小梅等老师的课后,陆永昌老师成了他的开门老师。跟着陆老师进入老生行当之后的袁国良觉得,原来被剩下也不是什么坏事,自己的机会就在这里。彼时,他对专业课充满了愉悦和期盼,也是在那几年时间里,袁国良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毕业汇演时,别的同学一人汇报一出戏,他却一人汇报了好几出戏。

之后,为了提升自己,再到上海求学。跟随计镇华老师学戏,从计老师那里永远走不对的一个《烂柯山》“出场”,到渐渐开窍后成为计老师《十五贯》里况钟B角。种种磨砺,都化成舞台上或沉稳、或苍凉的形象。袁国良感叹计镇华老师的舞台大师风范,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雷同,而计老师严格而温和的教学风格也让袁国良受益匪浅。计老师对学生从来只给出框架而不设表演限制的教学风格,让袁国良从一开始的单一模仿老师,到学会以唱为主、深切体会人物情绪,再到以情感带动肢体语言。

对于昆剧表演艺术的追求,袁国良表示,他一直努力表现的是“一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比如,《烂柯山》里的朱买臣,《长生殿·弹词》里的李龟年,《牧羊记·望乡》里的苏武等。这些不再仅是角色髯口颜色的不同,而是每个人物哪怕从亮相开始,举手投足间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流露。对于这些,懂戏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区别。也正是袁国良秉承了计镇华老师一贯的表演风格,因而观众认为他的演唱和扮相都深得计老师神韵,却又有自己的独特韵味。虽然他在表演上更多是守正,但自己也是一个“不正经”老生。比如,跟邵天帅配戏《墙头马上》时,老生裴父的表演就加入了很多丑行动作,目的是凸显人物行为的前倨后恭。如果一味用正统老生模式来演,可看性就会大打折扣。

昆剧《烂柯山》被评价为此次参评梅花奖最“文”的一出戏。袁国良说之所以最后选择《烂柯山》,一是从2001年开始,袁国良就跟着计镇华老师学习《烂柯山》的部分折子戏,20多年来演了几百场。二是袁国良演出的《烂柯山》阔别上海舞台10年,选择这部戏也是为了让上海观众再次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烂柯山》。三是《烂柯山》的舞台布景依然是原始的一桌二椅,体现中国戏曲传统极简美学;乐队伴奏也仅十几人。越是简单,越考验演员功力,观众也可以更加聚焦人物本身。

都说“艺无止境”,在袁国良看来,“摘梅”并不是艺术生涯的最高点,而是新的起点。现在,袁国良也到了承上启下的阶段,他时常告诫学生,要注重积累,要学好传统戏。这次荣获梅花奖,也说明老生这个行当在当今昆曲舞台上依然很重要,在舞台上始终是有一席之地的。袁国良表示,未来他会陆续将《十五贯》《蝴蝶梦》《琵琶记》等优秀昆剧作品搬上舞台,投入更多精力做好昆剧表演艺术传承。(陆旅星)

【责任编辑:沈晔】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