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非遗萝卜饺蒸出“幸福味”

2025-05-19 16:22:37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傍晚的江西信丰县塘头湾小吃街,人群熙熙攘攘,街口一对母女的“信丰萝卜饺”小吃摊准时出摊。一笼笼萝卜饺冒着热气,吸引着过往的行人,母亲曹爱莲热情地招呼着,女儿张燕燕在一旁忙着打包。

这看似寻常的一幕,对26岁的唐氏综合征患者张燕燕而言,却是生活为她悄然推开的一扇门,一扇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大门。

这一切都源于当地的非遗美食“信丰萝卜饺”,薯粉制成的饺子皮柔韧透亮,信丰特产的甘甜萝卜入馅,口感软糯,味道鲜美,是赣南小城的美食名片。

当“非遗”邂逅扶残助残,擦出的火花点亮了残障人士就业之路。

赣州市非遗“信丰萝卜饺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富祥,是热心助残的“提灯人”。他有着自己的萝卜饺生产加工厂,还创立了餐饮品牌门店。去年,王富祥同县残联理事长郭贵生,联合县文化馆一起开办起萝卜饺制作技艺残疾人培训班。

揉面、调馅、包制……短短几天的培训,从制作技艺到调味技巧,从现场实操到非遗学习,残障学员们全情投入。特别在第二期培训班中,新增短视频推广及直播带货课程,更为学员们开启了创业新思路。

会制作萝卜饺只是第一步,培训班结束后,王富祥又免费为残障人士提供标记着“残疾人帮扶点”的定制流动小吃车,助力他们走上街头巷尾,开辟谋生之路。

于是,便有了燕燕母女的这辆小吃车。“虽然日子不容易,但我渴望自力更生。”张燕燕说。曹爱莲更是深感欣慰:“以前孩子因身体原因只能宅在家中看电视,自从有了这辆小吃车,孩子不仅学到了技能,还能自食其力,人也开朗了很多,我们全家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免费的小吃车免除了成本负担,县残联和爱心企业还联合城管,帮我们选好摆摊点,这份贴心让人感动。”一位在信丰网红桥桥头售卖萝卜饺的残障人士感慨道。

“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撑起一把伞。”江西省“自强模范”陈志明说。他曾因工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后来凭借顽强的意志经营果业,并带动当地残疾人就业创业。参加完今年4月份的第二期非遗助残培训班后,陈志明积极行动,将萝卜饺引进到自己在赣州几个县市经营的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推广信丰非遗美食,并计划帮残疾人朋友开萝卜饺餐饮店。

“这枚小小萝卜饺,包裹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技艺,更托起了残障人士的生活希望。”郭贵生说,除了摆摊设点,还有学员进入萝卜饺工厂,或者依托村级产业转型为红薯粉原料供应商。下一步,信丰县将持续深化“非遗+就业”培训模式,架起技艺传承与特殊群体创业就业的桥梁。   (本报记者刘婧宇)

【责任编辑:君君】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