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云南100个旅居目的地:未被世俗规训的大理巍山

2025-05-09 15:34:51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苍洱之畔,一座小城静静沉睡在这里,它是女娲后人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块拼图——大理巍山。

这里没有春城的艳丽多姿,也没有丽江的熙熙攘攘,却以“活着的古城”之姿,承载着南诏国的千年遗韵,交织着市井烟火与人文温度,成为旅居者心中“慢享时光”的理想栖居地和心中的宝藏小城。

在巍山,品味历史的厚度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巍”意为高大之意,巍山的历史也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厚重。

巍山的历史可追溯至南诏国,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城,至今仍完整保留着600余年的明清建筑风貌。青瓦白墙的民居整齐排列在棋盘式的街巷中,巍然矗立的拱辰楼与星拱楼点缀其间,无一不诉说着岁月的沉淀。

作为南诏文化的发源地,巍山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是女娲后人,我的使命就是保护大地苍生。”无数人的童年记忆中的《仙剑奇侠传》中赵灵儿的国家蓝照就是以南诏为原型。

巍山南诏博物馆内,巍山蒙舍诏一统六诏,吞并两爨,统一云南,建立南诏盛世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南诏德化碑历经千百年风雨剥蚀,仅存八百余字碑文仍在诉说着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这座城的“厚重”,不仅在于古建保存之完整,更在于生活其中的居民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李萌老先生的书屋吸引着无数异客登门造访,斯人已逝,但古老代笔人的笔尖依旧铿锵有力,用文字记录着流逝的光影。

百万旅游博主“CC颜汐”分享道:“我喜欢这里不像商业古镇那么喧嚣,有一种慢悠悠的安逸感。”

如今,巍山这本由历史和时光编就而成的书,正被更多人细细阅读。

在巍山,体味舌尖的温度

大理巍山作为“中国名小吃之乡”,24个系列、350多个品种全县特色名小吃在这里汇聚,味觉的边界被不断拉长。

“来到巍山后,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好好吃饭。”在大理巍山的话题下,无数网友感叹道。

对美食的追求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基因里的底层代码,巍山现存馆藏文物中,餐饮器具文物就达100多件,可见巍山人的“会吃”。

从清晨小店的一碗“一根面”到深夜小摊的“扒肉饵丝”,从软糯香甜的小甑合糕到清爽弹牙的许记凉皮,市井间的香气勾勒出最真实的巍山生活图景。天南海北的游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舌尖的“乌托邦”。

在巍山,感知生死的刻度

在巍山,生死从来不是讳莫如深的命题,对于巍山人来说,生死是自然的轮回,就像呼吸一样平常。古城里明清老宅外,白色的三年挽联不是死亡钟声,而是未被世俗规训的证明;城门的红底讣告和居民谈论先人轶事的神情,仿佛只是在追忆一位出远门的故友。

“在巍山城外的山上,我们偶遇了一位巍山大哥,参与了一次坟头喝茶的奇事。”

一位博主在她巍山之行中第一次感受到巍山人直白的生死观。“大哥很自然地招呼我们坐下喝茶,他们认为这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和尊重。”

《蛮书》记载的“焚骨于野,不封不树”古俗,现在仍在巍山古城里延续。或许真正的生死观,正是活着时教会后人如何在坟前笑着饮尽一杯春茶。

这座南诏古城以“向死而生”的生存智慧,将旅居体验升维成一场触及灵魂的地理学,古城里的生死轮回,让都市来客重拾对生命的敬畏。这种“仪式化栖居”,使得旅居者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意义共创者,为旅居云南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巍山的美,在于历史与当下的交融,在于喧嚣与宁静的平衡。这里既有南诏故国的恢宏叙事,也有市井小巷的烟火温情;既能寻得生死时的静谧,也能拥抱节庆时的欢腾。

若说旅居是为了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那么巍山便是寻找人间烟火的答案。(唐琦/文、张永强/图)

【责任编辑:曹洋】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