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2025-04-27 15:18:06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杨柳钰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博物馆采集文创素材。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在位于银川的宁夏大学,活跃着一个由不同年龄段师生组成的“丝路宁夏文创”校园文创团队,团队中有多年深耕文物研究领域的资深教授,有引领历史和文物研究学术前沿的博士后,也有美术和设计专业的年轻人,他们将文化、文物、考古等学科的科研成果与文创产业相融合,让历史与现代碰撞出创新火花,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自2017年该团队创建以来,已为宁夏、甘肃、陕西等地景区、文博单位创作出30多个系列400余种文创产品,并获得设计专利100余项,获得国家及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奖项20余项,为宁夏及周边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旅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博士后苗亚婻 (左一)向客户介绍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景利军(左一)、苗亚婻(右二)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博物馆向工作人员了解文创产品销售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在实训室设计、制作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研发的西夏文象棋文创产品(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副院长于光建(左二)带领“丝路宁夏文创”团队讨论文创产品设计思路。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张哲(左一)、景利军(左二)、赵亮(右二)、杨柳钰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博物馆采集文创素材。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杨柳钰(右一)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博物馆向游客介绍团队研发的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景利军(左)、杨柳钰在实训室讨论新研发的穿戴式文创产品——太阳神遮阳帽。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在设计新款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博士后苗亚婻 (左)与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大三学生张哲在讨论文创产品设计思路。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博物馆采集文创素材。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在实训室设计、制作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杨柳钰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博物馆采集文创素材。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研发的各类文创产品(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博物馆采集文创素材。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成员在实训室制作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宁夏文创”团队研发的各类文创产品(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责任编辑:沈晔】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