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跟着节气游云南】谷雨:旅居在梯田上,读一封哈尼族写给大地的情书

2025-04-18 14:58:07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大地最富诗意的时节。北回归线穿过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此时正被温润的雨水与蓬勃的生命力唤醒。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如大地的指纹,水光潋滟处,农人披蓑戴笠、牵牛插秧,云海翻涌间,村寨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这里藏着云南最本真的“烟火乡村”——梯田是生计,是信仰,更是哈尼族人写给大地的情书。

梯田上的谷雨时辰

红河梯田的核心在元阳、红河、绿春三县,其中元阳梯田被誉为“大地雕塑”的巅峰之作。谷雨前后,哈尼族人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农事——开秧门。清晨的田垄上,村民吟诵古调,以糯米饭、米酒祭祀山神与水神,祈求风调雨顺。随后,男女老少赤脚踏入水田,弯腰插下一株株秧苗,动作整齐如舞蹈,水波荡漾成韵律。

红河州的魅力不仅在于梯田,更在于那些散落山间的“烟火乡村”。元阳县城南沙镇,褪去游客的喧嚣,街巷里藏着哈尼族草药集市和手工银器作坊;红河县宝华镇的撒玛坝梯田畔,民宿主人会带你徒步秘境,在万亩梯田的褶皱里寻找野生茶叶与山泉瀑布;绿春县的腊姑梯田则更适合放空,推开窗便是云海与霞光,夜晚还能听到田垄间的蛙鸣虫唱。

蘑菇房里的慢时光

若想感受哈尼族的生活哲学,不妨走进元阳县多依树、阿者科等传统村落。哈尼族人用山石和夯土筑起“蘑菇房”,屋顶的茅草厚实如云朵,石板路蜿蜒向上,火塘终年不熄。

旅居于此,不必匆忙赶路。选一间梯田边的夯土民宿,清晨看朝阳为水面镀金,午后学哈尼阿妈用紫米饭染出五彩饭团,傍晚和村民围坐火塘,柴火噼啪作响,跃动的火光将人影拉长在斑驳的土墙上。老者坐在竹编圆垫上,竹制烟筒足有半人高,烟锅里的草烟丝忽明忽暗,吐出的烟雾袅袅如古老的密语。他的嗓音低沉沙哑,一段《哈尼哈吧》古歌从喉间缓缓淌出:“阿妈从虎背脊上迁来,稻种是鱼群衔来的星子……”烟筒偶尔“咕噜”一声,水滤过的烟雾与歌声缠绕升腾,仿佛打开了时空裂隙。

哈尼古歌的调子悠远苍凉,唱的是哈尼祖先从青藏高原南下,披荆斩棘开辟梯田的史诗,不仅唱出了哈尼族的创世与迁徙,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哈尼族人赖以为生的生产生活技能……歌声悠扬婉转,老者用烟杆敲击节奏,妇女们轻声应和副歌,孩童趴在长辈腿上支着脑袋——这是哈尼族人延续千年的“活态课堂”。 

梯田夜宴与春耕狂欢

当暮色漫过山脊,梯田的另一种生机悄然苏醒。田埂上燃起松木火把,村民用竹筒盛满新酿米酒,对着星空高唱《四季生产调》,悠长的调子在山谷间回荡。远处传来浑厚的木鼓声,那是哈尼族人在用千年传承的节奏,催促秧苗快快生长。

“吃春”是迎接谷雨的仪式感,而谷雨时节的味觉记忆,总与土地相关。用稻花鱼与酸笋熬煮的浓汤,山泉水点卤的梯田豆腐,裹着芭蕉叶烤香的紫米饭团;山间采来的苦叶菜、蕨菜嫩芽,只需清炒便自带春意;更有哈尼豆豉烤鱼、牛干巴、竹筒鸡等硬菜,佐以当地人自酿的“小锅酒”,酣畅淋漓。

若想体验更野趣的吃法,不妨跟着村民去田里摸鱼。谷雨后的水田水温升高,稻花鱼肥美活跃,徒手捕捉的乐趣远胜饕餮。捉到的鱼就地烤制,撒一把香柳和辣椒面,便是最地道的田间风味。

谷雨落,百谷生。红河的梯田从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呼吸着的生命场域。在梯田的线条与光影里,旅居不仅是停留,更是一场与土地、与传统、与自我的对话。这里的每一寸时光,都沾着烟火气,也藏着生命的答案。(曾真/文、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责任编辑:曹洋】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