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发钱又发时间 携程正式启动3天“陪娃假” 覆盖全球超万名员工

2025-04-03 08:35:00

来源: 中国网科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4月1日,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不断创新的携程集团,正式启动"陪娃假"福利,面向员工上线开放了每年3天带薪假期——子女陪护假的申请,为家有18周岁及以下子女的员工,创造更多家庭陪伴的时间,据悉该政策将惠及全球超万名员工。

这也是继2023年携程推出总投入约10亿元的“程二代程长礼金”后,再次面向全球员工的生育友好政策,“发钱又发时间”,旨在从育儿成本和时间两方面帮助员工家庭切实减轻负担,从而构建良好的家庭友好氛围,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图为4月1日,携程上线3天带薪陪娃假(子女陪护假)

有员工拼出10天假!“发钱+发时间”双轨助力育儿家庭减负

马上要清明假期了,对于突然从天而降三天带薪假,不少携程员工表示惊喜满满,纷纷列计划打算带娃出去玩,携程上海员工周震表示:“已经第一时间线上申请,打算清明或五一把陪娃假全用掉。要趁春暖花开带娃出去走走,清明计划返乡和周边游,五一的时候准备去海边,带娃挖沙子、抓螃蟹、海边露营。”

“一早听同事说今天可以申请3天陪娃假,第一反应还以为是愚人节玩笑,直到用公司办公软件才发现真的可以在线上申请了,感觉赚到了”。携程国际业务研发部的一名员工肖达荣表示,他此前因为生了二胎,喜提了公司的“5万块”生育补贴资格。作为一名二胎“奶爸”,肖达荣说,小孩子成长中不免有个头疼脑热,娃生病的时候,他会考虑申请子女陪护假第一时间陪护,减轻家人的负担。


图为携程员工在陪娃度假

王洁是携程杭州的一名员工,她表示,孩子正在上小学,学习比较紧张,往常如果等娃放假了,正好赶上法定假期或是寒暑期,出去玩一是人多体验差,二是价格也比较贵,现在公司有了陪娃假,刚好还能配合浙江中小学的春假,“3天陪娃假+3天清明假,凑上两头周末,可以凑出整整10天假!”一家人可以实现“无痛”错峰出行了,“打算带娃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爬爬长城,避开人流量高峰”,王洁说,刚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娃,“娃激动地跳了起来,大喊我爱妈妈”。王洁说,自己也因为身在充分体恤“有娃员工”的公司,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满满。

携程HR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业的本质是创造愉悦的精神需求,传递幸福,而幸福的企业首先要让员工感受到幸福。”携程CEO孙洁也曾提出,“每个员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携程希望通过一揽子家庭友好政策,以更具温度的管理实践,帮助员工更好地平衡家庭与事业,为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携程方案"。

携程集团梁建章更是多次公开强调:“有人才有一切,有人才能推动经济的创新活力与文明的延续。携程推行家庭友好政策,旨在实现社会、员工和公司三方共赢,也希望通过创新实践,为社会和行业带来价值。”

“反内卷”风潮下的家庭友好新实践

值得关注的是,携程此次政策与近期企业界掀起的"反内卷"浪潮形成呼应。随着大疆、美的、海尔等企业相继推出"强制下班"、“强制双休”等制度,携程通过弹性假期制度,为员工创造更多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时间,强调"效率不等于时长"。

实际上,携程倡导“家庭友好”的职场氛围由来已久。数据显示,作为国内最早实施混合办公制度的大型企业,携程推行混合办公超过3年,全球有70%员工申请,累计节省了约90万小时的通勤时间,结果显示,员工的工作效率并未受影响,同时也帮助员工解决了远距离通勤、育儿照护等实际难题。


2024年5月,携程推出了针对客服团队的春节返乡办公政策,一线客服可享受最长达2个月的居家办公福利。据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已有730名客服员工申请该福利。

此外,携程目前为员工提供包括生育补贴、混合办公和辅助生育在内的10余项福利。2023年推出“程二代程长礼金”政策,计划投入10亿元生育津贴,鼓励员工生育,旨在构建良好的生育氛围,带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源投入该领域。截止2025年2月末,符合领取生育补贴的员工达到1130人,该政策已使全球超千名员工和家庭受益。

从10亿生育补贴到3天“陪娃假”,携程以创新型的家庭友好福利政策,诠释了一家“社会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行业普遍追求效率与增速的背景下,这家旅游巨头用“慢哲学”证明:关注人的需求,才能实现真正可持续的增长。未来,携程的“家庭友好”实践或将为更多企业提供样本参考,推动国内职场环境和文化向更具温度的方向演进。 

【责任编辑:沈晔】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