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渊源流长——记非遗传承人于亚茹和她的“年喜香”
在吉林省敦化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作为中国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岁月的长河沉淀下无数珍贵的满族文化遗产。诸多满族习俗历经时代变迁,依然顽强地保留至今,而“年喜香”,这一与满族人生活紧密相连的独特物品,在传承至于亚茹女士手中后,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历史内涵与崭新的现实意义,如今已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授予第五批非遗项目。
满族,是一个在关东大地繁衍生息的古老民族。其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老的肃慎人逐渐演变为邑娄人、女真人,直至后来入主中原的大清王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尽管许多习俗在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中被同化,但“年喜香”祭祖这一传统习俗,却如同一棵坚韧的古松,深深扎根于满族人民的心中,代代相传。
每至年关,腊月初七,便是满族“格格”们最为忙碌的日子。她们纷纷走出家门,穿梭于山林之间,精心采集“年喜花”。“年喜花”,在东北又被称作“鞑子香”,汉族人称它为“杜鹃花”,朝鲜族则称它为“金达莱”。格格们小心翼翼地将采集来的年喜花插入装满清水的瓶子里,而后庄重地摆放在箱盖或窗台上。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伴随着室内温度升高,年喜花在冰封雪裹的关东大地,于过年之际悄然绽放。那鲜艳的花朵,花枝招展,花香四溢,瞬间让整个屋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提前将春天迎进了家门。正因如此,满族人民将每年的腊七、腊八定为“年喜花节”,以庆祝这一美好的时节。
满族的先祖们长期以渔猎为生,他们信仰万物有灵的萨满教。在满族的文化中,家族祭祀祖先被视为凝聚整个群体民族的核心力量。每年秋粮入仓,狩猎即将拉开帷幕之时,全部落的人都会身着盛装,聚集在空旷的场地。巨大的兽皮鼓被敲响,咚咚的鼓声在山谷间回荡,与各种响器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神秘而庄严的乐章。在这激昂的音乐声中,人们点燃年喜香,袅袅香烟升腾而起,仿佛是与神灵和祖先沟通的桥梁。在当地人眼中,这一神圣的祭祀仪式被称为“跳神”。整个仪式过程中,燃香始终贯穿其中,因为在满族人的心中,只有神灵和祖先才有资格享受这独特的年喜香。
“年喜香”的制作原料源自年喜花的叶片。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对于满族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采香节”。这一天,出门采香的人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严格遵循着古老的规矩。他们要做到不吃不喝,在前往年喜花生长之地的途中,不捡拾任何东西,不打蚊虫,心怀敬畏。当到达年喜花生长的山砬子下,他们默默地登山,小心翼翼地采集生长在岩壁上的年喜花叶片。一旦采集的数量足够,便立刻返回,而且一路上遇到人也不许说话。回到家中后,他们会将采集来的叶片放进仓房的大笸箩里,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叶片自然干燥。为了保证香的纯净,笸箩会被高高吊在房梁之上,严禁小孩进入,更不许鸟雀和老鼠爬进去,以免玷污了这神圣的原料。
满族入关之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那种把年息花叶揉碎,撒成图腾图案后点燃的方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环境。于是,留守在东北的满族人充分发挥智慧,他们以糯米汁为粘合剂,将年喜花叶手工揉搓成香的形状,并将其进贡到宫里,专供满族皇帝祭祀祖先使用。就这样,年喜香在时代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模样。敦化市东牟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亚茹女士,与年喜香有着深厚的渊源。她的爷爷于长河,曾是敦化岗子“武圣观”的出家道士。出于道家祭天的需要,爷爷深入研究年喜香的制作方法,并将这一技艺传承到了于亚茹这一辈。在申遗成功后,于亚茹女士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致力于在古法的基础上,大胆引入现代科技技法,对年喜花香制作技艺进行创新。她将香品中的古方、古法与现代中医学巧妙融合,严格恪守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坚守传统工艺的炮制方法,精心制作品行高洁的香品。如今的年喜花香,不仅能够满足满族人祭祖的传统需求,还因其独特的配方,具有养神养生、开窍开慧的神奇功效。它不仅能够登上庙宇、神坛、祠堂等庄重的“大雅之堂”,也能走进办公室、书斋、琴房等平常百姓人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宁静与祥和。
然而,传统的制香工艺并非完美无缺。在实际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易折断、燃烧不均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困扰制香行业多年的难题,于亚茹女士不辞辛劳,远赴黄土高原。在那里,她四处打听,历经艰辛,终于探访到一位在深山里修炼的高人。在于亚茹女士的真诚请求下,高人被她的执着所打动,将传统制香工艺的关键原料配方传授给了她。得到这一珍贵配方后,于亚茹女士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终于让年喜香易折断、燃烧不均速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直至今日,于亚茹女士始终虔诚地遵循着“身至洁、料至纯、性至阳、因至陈、器至净、工至细、水至灵、火至干、贮至久”的古训。从选材的精挑细选,到造型的独具匠心,再到加工、磨制等每一道工序,她都严格把关,秉承古法生产出九大系列天然植物香。同时,于亚茹女士还根据《本草纲目》所载年喜花的药效,精心制作出五大系列年喜花保健茶。这些保健茶投放市场后,经过时间的检验,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显著的功效,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于亚茹女士,作为非遗传承人,她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让年喜香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她不仅传承了满族的文化记忆,更让这份珍贵的非遗遗产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续写着属于它的辉煌篇章。
在敦化,有诗人感于年喜香的独特魅力和于亚茹女士的传承精神,挥笔写下诗篇:
满乡敬奉史悠长,年喜花香衍瑞光。
旧俗传承铭组训,新风转载忆先皇。
八旗共贺非遗胜,四海同歌古韵扬。
往昔风情留玉册,今朝璀璨续辉煌。
(庄吉春/文、李慧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