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打造虚拟IP形象,江苏这样“虚功”实做

2025-03-11 12:03:29

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二次元产品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哪吒2》火爆全球也带动了各种周边产品的热销。记者了解到,中国动画的鼻祖万氏兄弟为南京人,创作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动画形象。而从多年前的惠山泥人“大阿福”、“南京阿槑”,到近几年推出的“宁小博”“苏小妹”等,江苏的虚拟IP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或引发一定关注。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经典虚拟IP,并且保持长久的影响力?

经典虚拟IP,影响跨越时空

头戴柿子妆帽,身着带有如意纹样的服饰,脚踩蝙蝠纹样的布鞋……在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亮相的非遗文创“乙长褔”“巳有禧”,不仅可爱喜庆,还传递了满满的美好祝愿。

“这两个吉祥物是源自惠山泥人的经典形象‘阿福’‘阿喜’,据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无锡市惠山泥人研究所所长赵建高告诉记者。

惠山泥人作为彩色泥塑艺术,始于宋代。在万千惠山泥人中,“大阿福”堪称幸福的使者。相传惠山一带曾有怪兽危害百姓,正当人们一筹莫展时,一个胖乎乎、力大无穷、充满智慧的“沙孩儿”从天而降,怪兽对它俯首帖耳,从此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赵建高认为“沙”是指沙门、佛门,因此“大阿福”的原型与惠山寺的小和尚有关。后来又诞生了“阿喜”,并有了各色各样、各种寓意的大、中、小形象。在所有品种中,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阿福”都是销售最好的。

近期,南京新华书店新街口旗舰店二楼,“南京阿槑(méi)遇见成都熊猫”新春文创市集吸引了不少顾客。对于许多南京人来说,“南京阿槑”的身影出现在大街小巷,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紧密相连。

“2006年前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南京老城南建筑渐渐消失,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城南人,就想用动漫的方式留住城市记忆。”在南京老门东街区的槑好时光创意生活馆,“阿槑”的创始人金立峰透露,当时为人物设计了多种身份,比如老师、大学生、小职员等,最终确定为一个普通的家住老城南的小伙子,从他热爱家乡的角度讲述、宣传南京的美食、美景和民俗文化。

据介绍,“槑”是梅的异体字,南京市花正为梅花,设计中也融合梅花,寓意以新的方式传承城市文化。两个“呆”字放在一起,寓意着两个人傻傻地在一起,才是最美好的时光,以幽默方式缓解现代生活压力。在网络上,“槑”寓意为天真、憨厚、呆萌,“阿槑”的性格也设定为淳朴憨厚,以此展现南京人“大萝卜”的性格。在生活中,“阿槑”讲一口纯正南京方言,自诩为“金陵美食家”,钟爱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南京小吃,口头禅“多大事啊”“阿要辣油”,也充满着浓浓的南京市井气息。

“南京阿槑”推出后,收获无数粉丝,也成为多方的代言人。2012年被新浪江苏评为“十大幸福大使”之一,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虚拟人物;2015年,“南京阿槑”作为南京文创代表受邀参与米兰世博会。“‘南京阿槑’已衍生700多款文创产品,创造了上千万元的产值,团队希望它成为南京的国际文化名片,向世界传递金陵文化。”金立峰说。

新IP不断涌现,应用场景广泛

近几年,江苏不断涌现新的虚拟IP,它们以创新的形象设计、丰富的故事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在文化传播、旅游推广、教育科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博物馆数字人‘宁小博’是南京博物馆行业首个虚拟形象,展现了南京作为‘博物馆之城’的数字化探索。”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处(革命文物处)副处长张跃文告诉记者,“她不仅是虚拟主持人,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

据介绍,“宁小博”中的“宁”取自南京的简称。她干练的短发、杏仁眼和钴蓝色修身西服造型,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传递出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庄重与活力。自2023年推出以来,“宁小博”已运用于教育、主持、互动等多个场景。如在江苏省“云上博物”数字终端进校园活动中,“宁小博”通过视频连线为学生讲述文物故事;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特展启动仪式等场合担任虚拟主持人。“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宁小博’的功能与互动形式或将持续扩展,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张跃文说。

今年元宵节,在苏州古胥门广场,法治灯谜普法活动引来众多居民热情参与,奖品“獬小薰”法治主题礼盒,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据姑苏区沧浪街道司法所所长史春明介绍,“獬小薰”是沧浪街道以中华法律图腾“獬豸”(能识善恶忠奸的神兽)为原型、2020年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代言人,代表着公平正义。2023年又发布“獬小薰”三维动画形象、“獬小薰”法治游手绘地图及宣传视频。如今,沧浪街道充分发挥“獬小薰”的IP效应,开展“獬小薰学法课堂”“獬小薰的法曲律韵”“獬小薰法治漫画展”等多项普法活动,并担任法治游的首席主讲人,带大家穿梭在沧浪街道的街头巷尾,讲述属于沧浪街道的法治文化。

沧浪街道还制作了“獬小薰”3D微信表情包8款,以及钥匙扣、水杯、金属书签、布袋、鼠标垫、礼盒等“獬小薰”专属周边。“经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宣传,‘獬小薰’已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法治底蕴、受群众欢迎的法治IP。”史春明说。

数字人“苏小妹”是苏州相城区数字推荐官,性格活泼开朗,诠释了灵动自信的江南才女形象,如今拥有上百万粉丝;江苏省公安厅推出的警方IP“江小安”“苏小宁”,寓意全省平安稳定、人民幸福安宁……一系列虚拟IP形象的塑造,凸显了江苏在数字文化领域的成果和探索,展现了创新宣传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结合产业发展,融入城市文化

各种虚拟IP层出不穷,如何才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领域中打造出令人瞩目的、有影响力的IP?

“惠山泥人‘大阿福’IP通过与各种产业的巧妙结合,让无锡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惠山泥人厂总经理孟影介绍,该厂文创团队与无锡广电天方动画团队进行了跨界合作,在《沙孩儿》动画片中加入了NANIMOMO阿福的动画形象;与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合力为《沙孩儿》打造新款文创产品,如套尺组合、便利贴等;与鼋头渚景区携手举办福喜文化节;与10多所学校合作,让“大阿福”走进校园。孟影认为,“大阿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题材和形象,而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使新的作品更加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文创产品“城墙猫”冰箱贴特别畅销。用手机扫一扫,小猫在屏幕上还能动起来,让人忍俊不禁。“这件文创产品灵感来自一则新闻,市民发现三只小猫在明城墙的墙洞里安家,画面萌翻了许多人。”设计者、开禾造物负责人王浩然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明代文化元素与猫相结合,比如让不同的猫穿上不同的明代服饰,打造出有辨识度的形象。创作者应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风俗、人文等元素,融入虚拟IP的形象和背景设定中,这样的IP才能拥有长久生命力。”

“南京阿槑”能从一个个动画短视频、一幅幅漫画作品成为超级IP,是与南京玲珑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5年来的持续推广分不开的。“我们一直赋予它生命,不断以它的名义推出介绍南京风俗文化的新作,而且件件成为爆款。”该公司负责人李红萍举例,如“阿槑”的《南京人过端午》系列漫画,被全国14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南京乐悠游》手绘旅游图成为亚青赛和青奥会官方礼品;“阿槑”的世博会宣传片《双城记》登上意大利米兰会场的大屏。如今,它已“创作”了2000多幅关于南京文化的插画、漫画、动画等作品。此外,团队花了3年多时间开发的26集动画系列片《槑好时光·城南忆事》,也获得2023年度中国优秀原创电视动画片的殊荣;它与南京特色美食的联名款——阿槑鸭血粉丝汤,获得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李红萍认为,要为IP注入灵魂与活力,搭建丰富、独特的背景故事,甚至让它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化,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深入人心的超级虚拟IP。

李红萍坦言,IP要想实现从“小圈子热捧”到“全民皆知”,还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赋能和战略支持。因为政府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促进虚拟IP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926年,中国有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国产动画——《大闹画室》,创作者万氏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从小生活在南京城南箍桶巷31号。李红萍希望政府更好地打造、宣传他们的故居,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创造经典IP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和强大的动力源泉,促进这一充满创意和想象的领域在传承与创新中蓬勃发展。(杨民仆)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沈晔】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