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检察蓝”护航 绣出彝乡多彩民生梦

2025-02-28 11:21:38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人古镇街上店铺林立,招牌上的彝族文字和精美刺绣相得益彰。“彝绣天地”店铺被浓郁的民族风情装点,店内,彩线在绣布间穿梭,精美的图案跃然而出,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停留,挑选绣品或是与绣娘交流刺绣的奥秘,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然而2020年,一场大火在绣坊间蔓延,熊熊的火焰吞噬了并排相连的6家绣坊,热闹的店铺最后只剩下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一件件精美的绣品被大火烧为灰烬,绣企面临着巨额赔偿,企业负责人也因涉嫌失火罪被移送至检察机关,绣企陡然间陷入了困境。

“该案涉及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彝绣,涉案企业系楚雄彝绣规模以上企业,企业负责人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办案中必须严格审慎。”经过楚雄市检察院与消防部门等多次复勘现场,听取多方意见,认为该案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于2021年10月依法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因周边商户担心不起诉决定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得到赔偿,于是向楚雄州检察院提出刑事申诉。在检察院的帮助下经过多次反复调解,最终达成了分期赔款协议,化解了矛盾。

如今,再走进这些绣坊,眼前已经焕然一新。“现在企业已经生存下来了,我们也越来越好了。”绣企负责人的愁绪早已消散。楚雄州人民检察院既保护受损商户权利,也帮助企业脱离困境,走上正轨。检察文化品牌“彝绣花开”也随之应运而生。

司法力量护航产业发展

楚雄是彝绣的发源地,楚雄彝绣,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历经千年的发展,既展现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凭借着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逐渐登上各大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声名远扬。“保护和传承彝绣文化,是检察机关的新课题。我们坚持在履职中担当,在担当中创新,精准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彝绣花开”团队成员刘曦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彝族阿妹回到家乡,加入到刺绣行业中。”地方的刺绣队伍也在逐渐壮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绣品设计难度大、制作比较复杂,绣制工期长,可能持续数月、数年,但市场上可能出现仿造、抄袭。”在楚雄从事刺绣的绣娘被这个问题困扰已久。

为了保护民族文化和保障彝绣行业高质量发展,楚雄州人民检察院把检察文化品牌保护融入社会治理,对绣娘、绣企、彝绣产业进行全面保护。

“商标应当如何申请?是否能以个人名义对永仁特色绣法贴纸双扣绣进行专利申请?传统纹样应该怎样保护?”在永仁县,检察护航彝绣高质量发展法治专题讲座上,绣娘们提出了自己在彝绣产业传承保护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检察人员针对问题进行面对面一一解答。

如今,楚雄的各个县区都能看到绣娘、绣企负责人、检察官们齐聚一堂,绣娘手中拿着刚收到的《彝绣企业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汇编》宣传手册,共同探讨合法权益维护、打击侵权犯罪、畅通救济渠道、民事矛盾化解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知识。法律专业知识经过检察人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绣娘们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长期以来,楚雄州人民检察院都在为彝绣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前几天刚想找律师谈维权的事,没想到今天检察机关就启动彝绣法律保护,真是太及时了”。在彝绣申请区域公共品牌和设计专利方面,检察院提供专业、全面的法律支持,确保申请过程合法合规,为彝绣品牌建设筑牢法律根基。

同时,楚雄州人民检察院深入绣企、市场进行调研,从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多个维度,为彝绣产业做细致入微的风险研判预警,帮助企业提前防范潜在风险。

民生关护彰显法治温情

绣坊活了,行业也在焕发新的生机。宽敞明亮的绣坊里,绣娘们齐聚一堂,手中的针线上下飞舞,绣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案,印刻着绣娘们充满期许与幸福的脸庞。

楚雄彝族自治州全州5.7万绣娘,500多家彝绣企业,绣娘之中大多来自当地就近的农村妇女。如今她们不再需要外出务工,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妈妈留在家,我再也不用孤单了。”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在亲人的陪伴下,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彝绣产业成为连接家庭与工作的桥梁,为无数家庭带来温暖与希望。

“彝绣是民族的技艺,检察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为地方绣娘和特殊人群提供岗位,既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发生,也为特殊人群开辟谋生之路,展现出自身的力量”。

在未成年人关护基地,罪错未成年人正在认真学习和制作彝绣产品,特殊人群也专注地进行绣品绣制,他们在彝绣中找到生活的价值和希望。据了解,楚雄州人民检察院在“彝绣花开”检察文化品牌建设中,引入特殊人群关护机制,积极引导彝绣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目前已解决2000余人就业问题,还为涉罪和重点未成年人提供 10余个就业和学习岗位。

针线穿行于布匹之中,色彩交错间,浓烈厚重的图案跃然出现。楚雄彝绣带着独特的民族图腾焕发着勃勃生机,串起绣娘、绣企和非遗产业。楚雄州人民检察院也找到了司法的最优解,绣出民生的幸福花开。

“彝绣一根针,牵出万缕线。”针线间的法治落脚带着民生和幸福的温度,检察官与绣娘们携手同行,怀揣着对民族文化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共同迈向新的征程,走向下一个千年……(高丙芸/文、楚雄州人民检察院/图)

【责任编辑:君君】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