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非遗版春节:庙会上体验中国年

2025-01-24 15:00:03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逛庙会都是北京人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选择。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即将来临,地坛、龙潭、厂甸、大观园、东岳庙等各大庙会将继续为市民游客们送上美好体验。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大庙会上不仅有浓浓的年味,更是囊括了诸多令人叫绝的非遗项目:

龙潭庙会上,复古装扮的“卖货郎”将再现传统老北京吆喝;国家级非遗舞狮团队踩着鼓点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汇聚东岳庙,为新年祈福纳吉;璀璨迷人的打铁花将点亮白浮泉庙会的夜空,为新年增添无限浪漫;

若是偏爱翰墨书香,还可以去“文房四宝第一街”琉璃厂,在厂甸庙会挥毫泼墨;走累了,还能品尝到来自各地的非遗美食……

新春将至,庙会上,好看、好玩、好吃的非遗项目数不胜数,不妨选几处心仪的目的地,奔赴非遗里的中国年。

好看

非遗演出轮番上场万千铁花点亮夜空

非遗鱼灯、剪纸、兔爷、糖葫芦串儿……随着新年脚步临近,如今,各大庙会现场四处红红火火、张灯结彩,角角落落随处可见非遗元素装饰,只等春节正式启幕迎客。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无论是庙会上精美绝伦的装饰,还是各类活动、演出、展览,其中的非遗项目将让人们大饱眼福。

在东城区,龙潭、地坛两大庙会将于大年初一至初七热闹开启。本次龙潭庙会聚焦“北京味”,立足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将推出古都腔调、市井喧腾、都会烟火、京华风物、京彩冰雪、千树结彩六大板块,设置舞台表演、互动体验、系列京味文化展览等内容。现场设有全国优秀民间花会表演、创新曲艺表演、体育擂台3处舞台表演,精彩非遗演出将为人们奉上成色十足的“文化大餐”。另一头,地坛庙会则将突出“中国年”主题,汇集全国各地的年俗特色内容,其中还有仿清祭地表演、“我要上庙会”贺岁才艺表演、河北主宾省特色表演等文化演出,以及以“中国新年”为主题,融入环境景观之中的剪纸、传统纹样、书法春联及非遗元素的系列展览。

“一棒铁花冲天起,万千星光空中落”,近年来,非遗技艺打铁花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昌平区了解到,在白浮泉庙会上,市民朋友们将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一古老技艺的绚烂之美。从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晚上19:00,打铁花将准时上演。紧随其后的则是震撼人心的非遗火壶表演:表演者手持燃烧的火壶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铁壶里装着正在燃烧的木炭,随着双手的晃动,无数星火散落,场面蔚为壮观。届时,广大市民可现场感受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技。

1月22日,2025年京彩新春彩灯嘉年华正式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首次以“灯会+庙会”双重体验模式打造昼夜联欢的沉浸式游园体验,设置了超100个主题灯组、10万余件彩灯挂件,每日营业时间为10时至21时,每日亮灯时间为17时至21时,园内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启动仪式现场,还联动了京津冀三地非遗资源,包括舞狮表演、北京太平鼓、天津汉沽飞镲、河北杂技抖空竹等,增添了更多非遗的底色和韵味。

好玩

非遗项目可互动缤纷市集花样多

在各大庙会现场,各类非遗互动体验项目将让人们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博大精深。

在荣宝斋体验木板水印技艺,亲手印制福字和小蛇卷轴;到中国书店参与数字化游戏《古籍修复师》,线上体验古籍修复技艺……在西城区的厂甸庙会上,市民游客不仅可以感受文市庙会的别样年味,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参与非遗项目体验。

在位于北京园博园的2025年京彩新春彩灯嘉年华活动中,游客可以一站式体验京津冀“非遗”魅力。比如,“京彩新禧集”主题区内汇集了众多以文物为设计灵感的彩灯,更有技艺精巧的糖人糖画、剪影漫画、满族料香、皮影、面人等十余种特色非遗展位,还设置了投壶、锤丸、射箭、投币祈福等传统游乐项目,市民们可以充分过把瘾。

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也十分值得期待。例如,大年初一至初五,“第24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暨第27届北京东岳庙庙会”将在北京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其中设置了“万象朝阳,庙会琳琅”市集,有多种非遗项目加持,国风感十足的摊位中尽是好物。非遗技艺、老字号餐饮、潮流文创、博物馆文创、传统游艺……丰富内容将带领市民游客尽情感受烟火气十足的春节氛围。

从大年初一到初七,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的北顶娘娘庙也将首次举办春节庙会,变身“最潮”庙会现场。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入口处看到,高大醒目的“吾福联萌”系列IP中的文财神、武财神、月老三个潮流艺术雕塑,与蛇年主题花艺展、DISS TU(迪斯兔)民俗潮流展交相辉映,传统与潮流碰撞出独特火花,塑造出超吸睛的节庆场景。朝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庙会设置了由20余家摊位组成的新春市集,融非遗民俗、艺术文创、传统小食、新春年货于一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更有飞花令猜诗词、投壶、套圈等传统游艺活动,趣味十足。

昌平区白浮泉庙会现场也是精彩不断,初一至初七每天都有昌平民间花会演出,秧歌、小车、跑驴、花钹大鼓、旱船等花会形式将热闹上演。市民游客们还能在此欣赏到非遗盒子灯的独特风采。此外,还有过山车、旋转木马、大滑梯……更多儿童游乐设施等待着人们前去体验。

好吃

非遗美食齐聚一堂来一串“中轴线糖葫芦”

庙会上汇聚了各色非遗美食和传统小吃,迎接来自天南海北的食客,无疑将成为市民游客果腹的最佳选择。

在北京园博园2025年京彩新春彩灯嘉年华活动中,京津冀三地“非遗”特色美食在此相遇。在园博园3号门入口的“百福墙”区域,游客们可以大饱口福:除了可以品尝京味浓郁的老字号招牌美食同益轩、北京饭店等商铺大师傅的手艺之外,还能“一站式”品尝天津、河北特色小吃,如天津狗不理包子、河北邢台驴肉卷饼、保定牛肉罩饼等美食,让游客感受非遗美味。

在西城的厂甸庙会上,市民游客们还能品尝到为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而定制的“中轴线糖葫芦”。“这个定制的‘中轴线糖葫芦’比普通的糖葫芦长很多,共由15个山楂果串成,代表着中轴线的15个点位。”西城区文保中心副主任张华表示,这些都尽显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大观园红楼庙会将继续突出红楼文化特色主题,美食方面,将推出“贾府百味街”“荣宁小吃府”美食市集,二友居、六必居等老字号非遗美食尽在其中。

适逢首个“非遗版”春节,本届地坛与龙潭庙会通过官方线上平台公开招募“年味美食”与“年礼好物”,吸引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年俗文化韵味的各品类展商踊跃参与,汇聚了众多在京老字号与各地非遗项目。地坛庙会邀请游客们沉浸式探索中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和一系列具有创新创意的“年礼好物”,深刻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交汇的火花;龙潭庙会主打“传统北京味道”和“新派北京小吃”的新旧碰撞,并精心策划了“最有京味儿的年礼百货集”,为广大游客留下最具烟火气的新年记忆、提供丰富的年节购物选择。

·庙会非遗看点·

龙潭庙会:“卖货郎”还原老北京吆喝风采

一声叫卖吆喝,童年记忆涌上心头。从1月29日(初一)至2月4日(初七),东城区龙潭庙会火热开启,除了有趣而丰富的逛、吃、玩项目之外,非遗叫卖传承人将登上舞台,一展老北京吆喝的风采。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老北京叫卖在明代已有记载,至晚清和民国发展至鼎盛时期,老北京五行八作均积累了众多的“叫卖调”。叫卖,也叫“吆喝”,生意人拿着各自的“叫卖响器”走街串巷。每个买卖人叫卖声都不一样,使用的响器也不同。胡同里的住家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卖什么货、有什么特点。这也是许多老北京人儿时的记忆,叫卖声一响,仿佛穿梭了时光回到了童年。届时,在龙潭庙会现场,多位“卖货郎”将身着复古装扮,用地道的老北京吆喝声售卖文创产品。

厂甸庙会:突出打造非遗庙会品牌

从1月29日(初一)至2月4日(初七),西城区厂甸庙会将热闹来袭。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年厂甸庙会更加突出打造非遗庙会品牌的理念。比如,首次设计了厂甸庙会LOGO,在设计上LOGO总体形象是中国传统灯笼,内化了汉字“厂甸”二字以及毛笔、砚台等文房四宝元素;首次推出了吉祥物灵蛇“春生”,出生在春天的“春生”脚踩砚台、怀抱毛笔、身背书生背篓,充分展示厂甸庙会文市特色,“春生”文创冰箱贴被选入蛇年春节北京礼物。

据西城区文旅局局长靳真介绍,本次还推出“厂甸研选”系列庙会文创,有魁星点斗毛笔、蛇年新春福墨套装、岁朝清供图卷轴冰箱贴、天官赐福冰箱贴、椿萱并茂饼、一得阁墨水儿(天然饮用水)等定制文创品,将在厂甸庙会举办期间首次发售。

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推出多款京珐文创冰箱贴

景泰蓝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巅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月30日(初二)至2月12日(十五),北京珐琅厂将举办“第十二届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在这里,人们可以淘到各类工艺精巧的景泰蓝摆件,也能现场体验景泰蓝制作工序“点蓝”技艺,感受传统技艺的内涵。今年北京珐琅厂还新推出了不少文创产品,如《福来运转》冰箱贴、《中轴线珐琅瓶》京珐文创冰箱贴、《年年有余》京珐文创冰箱贴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本次庙会期间,北京珐琅厂还邀请了多家非遗、老字号欢聚一堂,其中包括玉雕、料器、雕漆、石画、银壶等北京非遗技艺代表。珐琅厂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庙会首次聚齐了北京工艺品“四大名旦”——景泰蓝、玉雕、雕漆与料器。“它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精美华贵的视觉感受,是工艺美术世界里的璀璨明珠。”

东岳庙庙会:国家级非遗团队展舞狮魅力

北京东岳庙庙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大年初一至初五,即1月29日至2月2日,“第24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暨第27届北京东岳庙庙会”将在北京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在庙会的非遗表演板块,精湛的舞狮表演必将给人们带来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本次庙会上设置了“焕新朝阳,千狮贺岁”会场,这是以传统舞狮组成的非遗表演板块,分“千狮起舞·威武风姿”舞狮表演邀请展、“千年传承·中华神技”舞狮非遗展两部分内容。届时,南狮北狮六大国家级非遗舞狮团队将为市民游客们带来精彩演出,涵盖了白纸坊太狮、金铃祖狮、沧县狮舞、徐水狮子、黄沙狮、广东醒狮等,为广大游客提供可看、可听、可感、可玩、可品的全方位游览体验,充分感受舞狮文化的无穷魅力。  摄影/本报记者 杨益

【责任编辑:沈晔】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