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大麦地底土堆绣的绚丽多彩之路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有一条通往绚烂色彩与文化底蕴的道路——底土堆绣。这条路在色与色的过渡间“浮雕式”承载着千百年来的记忆,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灵动交织,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织锦,饱含着民族智慧的光芒。底土堆绣,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对美的追求。
绣好文化传承
底土堆绣不仅是大麦地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根深,才能让艺术枝繁叶茂,堆绣技艺的发展,正是大麦地人民对历史的尊重与珍视的体现。
“祖辈们用手中的针线绣出生活的样子,我们要把这份珍贵的记忆传递下去,让后代们看得见自己的根在哪里。”老绣娘方兰英的话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传承的道路。她用一双饱经沧桑的手,延续着祖辈的智慧与巧思,一针一线都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样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是故事的讲述,是对根与源的深情凝望。
县级传承人方建仙,她的绣技凝聚了母亲与外婆的手艺精华,承载着几百年来世代堆绣女性的智慧结晶。从泛黄的绣样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堆绣技艺的薪火相传,是文化深度与广度的拓展。
一代代巧手绣娘,就像大麦地的瑰宝,她们的技艺如同魔法,将自然的美、生活的意蕴编织进千变万化的图案中。她们的作品,既有民族的韵味,又融入现代的艺术审美,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绣好文化传承,就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护。每一件堆绣作品都犹如一块时间的琥珀,凝固了历史的记忆,也开启了未来的可能。在大麦地,堆绣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传承,让文化不再遥远,让艺术触手可及,让堆绣的绚丽多彩之路永远延续。
绣育巧匠绣娘
在底土村,新老绣娘们在传统的土壤里孕育出一个又一个技艺精湛的指尖匠人。以方兰英、方顺英为代表的年长绣娘们,手艺精湛,指尖之下,花草鱼虫仿佛有了生命,她们将世代相传的技艺与生活智慧融入一针一线。新一代传承人们将技艺与创新完美融合,既承载着家族的技艺遗产,又勇敢地接纳现代审美,让堆绣在古老的脉络中注入了新鲜活力。
这些绣娘们,尽管未曾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却凭借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敏锐感知,创作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作品。她们在每一幅堆绣中注入生活的温度,将乡村的山山水水,日出日落,勾画成简单的图案,再一针一线描摹出惊艳的绣品。而那些泛黄的绣样,既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还记录着堆绣的传承与创新。
双柏底土刺绣专业合作社如同一座桥梁,将这些心灵手巧的绣娘们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紧密且充满活力的创作团体。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她们将传统的堆绣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一批批深受市场喜爱的堆绣产品,如以牛肝菌为灵感的作品,既保留了底土堆绣的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生活的趣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胸章、丝巾等小饰品让堆绣从艺术殿堂走入市场,让那些看不见的文化记忆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
绣育巧匠绣娘,就是让这些隐匿于民间的艺术家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以针线为画笔,以堆绣为语言,绘出了大麦地独特的文化画卷。她们是底土堆绣绚丽多彩之路的守护者,更是推动者,她们的技艺与精神,让世界看见这一份来自大山深处的艺术瑰宝。
绣精非遗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刺绣(堆绣),在大麦地人的手中,不仅保留了古老的传统韵味,更在精进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堆绣的精进之路上,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引领着技艺的提升与创新。通过培训交流,传承人们不仅学习技艺,更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创意思维,让堆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展现出更丰富的层次与深度。扣花绣、堆花绣、装花绣等不同绣法的交融,如同调色盘上的多重色彩,丰富了堆绣的内涵,也提升了绣娘们的技艺,让传统与现代在堆绣的世界中和谐共存,共同续写着大麦地底土堆绣的绚丽篇章。
非遗技艺的精进,不仅仅是技艺的提升,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表达。绣娘们用信仰与热爱,将非遗技艺推向更高的艺术殿堂,让世界看见底土堆绣的璀璨光芒。这是一条永不止步的道路,每一步都闪耀着匠人的匠心与毅力,一步步铺就了底土堆绣的绚丽多彩之路。
绣美绿色家园
堆绣里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每一片色彩都洋溢着生活的热情,堆绣艺术与绿色家园的脉动紧密相连,共同编织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卷。
绣娘们匠心独运,从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山川草木中汲取灵感,将那些最纯粹、最原始的美,通过堆绣技艺展现在世人眼前。无论是娇艳欲滴的牡丹,还是枝叶繁茂的石榴,亦或是翩翩起舞的蝴蝶,都在绣娘们的巧手下,以最生动的姿态跃然于绣布之上。每一幅作品,都仿佛一个小小的绿色世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灵动。
在堆绣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富含吉祥寓意的图案,比如花开富贵象征着繁荣昌盛,子孙绵延寓意着家族兴旺,年年有余则期待着生活富裕。这些图案不仅仅是堆绣技艺的展现,更是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感恩,对未来的期许。
堆绣的美,不仅仅在于视觉的享受,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与理念。在这些绣品中,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绣娘们的情感与智慧,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段生活的记忆,一个文化的载体。通过堆绣,大麦地人民将自己的生活哲学与对绿色家园的热爱,传递给世界,让每一个观者都能感受到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
不仅如此,堆绣还成为了大麦地绿色家园的一部分,带动了底土经济的发展。通过接单销售,绣娘们的作品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她们的技艺得以更深入地挖掘,经济收入得到了切实的提升。这不仅让绣娘们在传承中实现了经济独立,更推动了乡村的振兴,让绿色家园的画卷更加丰富多彩。
绣出幸福生活
幸福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丰盈,更是精神的满足,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底土的堆绣技艺变为经济的助力,让绣娘们在传承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与经济独立,幸福生活“绣”出来。
订单式生产销售模式的推行,为大麦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绣娘们响应市场需求,以堆绣为媒介,将自然之美与生活愿景编织进每一件作品之中。绿孔雀和虎文化的文创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刺绣衬衣与服装,以堆绣元素点缀,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不失时尚韵味,让人们看到了堆绣的现代魅力;小小的挂件和画框作品,则以精巧的工艺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绣娘的年均增收近4000元,这让“背着娃娃绣着花、养活自己照顾家”的愿景成为现实,不仅解决了“一老一小”的照顾问题,更让她们在家庭与社会的角色中找到了平衡,发挥了女性的潜力,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生活质量。
绣出幸福生活,还意味着堆绣技艺在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不仅让堆绣作品更具艺术价值,也吸引了更多的女性加入刺绣行列,她们在学习和交流中共同成长,提升了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传承并行不悖,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大麦地的绣娘们在传承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在生活中找到了幸福的源泉。这不仅是堆绣的华丽转身,更是大麦地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是底土堆绣绚丽多彩之路走向更加繁荣的有力证明。
走进大麦地,走近堆绣,在繁华世界中,找寻那份久违的宁静与专注,感受那份细腻的坚毅和执着。(尹文娟 大麦地人民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