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舞之乡,何以成“舞蹈的温州现象”
“舞蹈的温州现象”文化沙龙温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8月20日,“舞蹈的温州现象”文化沙龙在温州版权馆内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专家齐聚一堂,为温州的舞蹈事业建言献策。
温州旧俗尚歌舞,舞蹈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早在公元前192年,东瓯王驺摇建都温州之后,民间就有了祭神歌舞的记载。
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在舞蹈领域,温州以丰富的舞蹈文化与舞蹈名家而闻名,凭借悠久的舞蹈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培育出了陈锦清、邢时苗、黄豆豆、山翀、张文海、张志、刘迎宏、殷硕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舞蹈艺术家,成为中国舞蹈教育、舞蹈人才培养的摇篮。
立足群众,三驾马车聚合力
世界温州人文艺家联盟、温州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温州剧作中心是近年来,温州在文艺精品创作领域重点打造“三驾马车”。
世界温州人文艺家联盟,旨在推进温籍文艺名家柔性回归,助力文艺精品创作,促进温州文艺事业发展、文艺人才健康成长;温州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是浙江省首个地级市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旨在以最优要素保障厚植文艺创作土壤;温州剧作中心,旨在以全链条搭建全平台,吸引创作人才、推出更多温州精品力作。
舞者和作品相结合,产生了瑰丽的“化学反应”。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一级编导王举认为,温州走出了一批优秀的舞蹈人才,舞蹈的温州现象已经初具雏形。“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按照新质生产力的标准来创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的视角。我们应该将顶尖舞者和优质作品相结合,追求那些受到大众喜爱并得到专业人士认可的优秀作品。”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打造品牌,温州舞蹈蕴文化
温州舞蹈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在江南地区独树一帜。
温州作为南戏的故乡和山水诗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温州的地域文化融合了古老的吴越民俗、浓郁的海洋文化以及鲜明的农贸商贸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方文化。
面对新时代文化振兴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需求,温州以强城行动为打造温州舞蹈品牌赋能,更好地展现温州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发挥温州舞蹈教育之乡的优势。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张麟认为,温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和许多舞蹈界著名的温州艺术家,这是温州舞蹈发展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把本土的舞蹈人才凝聚起来,构建包括人才、品牌活动、大平台,以及汇聚全国各地艺术人才的创新平台的舞蹈品牌文化发展生态链,为舞蹈的温州现象提供更多可持续的新动能。”
提升阵地,教育先行重质量
温州舞蹈教育已形成一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培育生态链——温州少艺校以艺术特长培养为主,开设专业舞蹈课程,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人才,如黄豆豆、刘一鹏等。温州艺术中学专注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舞蹈特长生培养。温州大学自2001年起开设舞蹈教育专业,培养了多届舞蹈方向的学生。近年来,温州大学获批了新的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并已招收三届本科生。此外,温州大学还开展了舞蹈硕士研究生教育。同事,温州还打造了温州市红舞鞋奖,助推温州舞蹈事业发展、为温州优秀舞蹈人才提供展示的平台。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委员、中国舞党总支书记胡淮北认为,从教育角度来看,温州的舞蹈教育已经有坚实的基础。“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和半职业教育领域的规划,与国内顶尖艺术院校如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建立联系。我们不仅要聚焦温州的杰出舞蹈人才,还要聚焦温州的原创作品,聚焦如何以温州为坐标,推动作品走出国门。”
温州作为“千年商港”闻名,更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值得挖掘、深入探讨。“舞蹈的温州现象”是温州在舞蹈领域蓬勃发展,培育并走出去一批卓有成就的舞蹈艺术家而为大众所关注到的,现象需要作品支撑,作品需要人才打造。温州守正创新,以创造出具有温州特色的作品,拓展舞蹈交流资源,不断让温籍舞蹈人才“走出去,请进来”,让温州的舞蹈现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表示,“我们需要形成合力。舞协、文联、文旅局以及宣传部都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协同工作。我们还需要利用世界温州人的资源,以及国内外的平台,共同推动温州舞蹈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2024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作品展演(群舞组)于8月16日至21日在温州举办,吸引了来自浙江、重庆、澳门等全国26个分区的5000余名优秀舞者齐聚温州切磋“舞”技,为温州的舞蹈事业发展更添新助力。(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