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一抹“甜”,温州鹿城的葡萄“含技量”拉满
棚内成熟的葡萄 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串串红紫长藤挂,玲珑小果妆初夏。夏日已至,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大脚山下“葡萄歌”葡萄种植基地内的有机葡萄正式进入销售黄金期,前来采购的商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据了解,该基地种植面积约70余亩,种植品种涵盖夏黑、巨峰、阳光玫瑰等,总产量可达20余万公斤,采摘期可持续到9月下旬。
跨行创业,技术工转型“新农人”
“我们的葡萄都是分区采摘的,像这片葡萄是最早成熟的,6月的时候差不多就采摘完毕了,最右侧是最晚开放采摘的片区,预计9月开放。这样可以确保6到9月份间,顾客都能采到新鲜优质的葡萄。”“葡萄歌”葡萄种植基地的老板吴伯和一边清理着葡萄藤上的叶片,一边介绍着整个大棚的布局。
“十几年前,我还是一个技术工人,当时一个朋友告诉我,温州做水果采摘的不多,不如转行做采摘,趁年轻再拼一把。”朋友的话语,让当时年轻气盛的吴伯和蠢蠢欲动,“正好我有亲戚是种葡萄的,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于是我下定决心,在温州种葡萄。”
从调试设备的“技术工”转型为藤桥乡村挖土沟、种植葡萄的“新农人”,契机则源自于大脚山下的“惊鸿一瞥”。
“这片土地看着不大,却很方正。虽然只有50余亩,但涉及了70家农户,幸亏有政府帮忙牵线搭桥,花了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全部的流转工作。”当时也有人问过吴伯和,有这个精力,为什么不去找个现成的土地,吴伯和说:“那时候就是认死理了,就觉得除了这片地,其他的都做不出我想要的葡萄园。”
就这样,扎上架子,搭起篷布,吴伯和的“葡萄歌”采摘基地成功在藤桥唱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音符”。
实时掌控葡萄棚温度变化 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助力,这里的葡萄主打“成长系”
“越想种好,越种不好,最难的时候,几乎有一片区域的葡萄是完全没有产量。”经营初期,并不专业的吴伯和时常碰壁,常常蹲在大棚内,望着枯萎的葡萄藤发呆。
面对困境,吴伯和决定放手一搏。“我在葡萄棚旁给自己扎了个小屋,把被子、洗漱用品都搬到那里,和葡萄‘同吃同住’。”吴伯和说,在每个葡萄架旁,他还定制了专属的“葡情日记”,每日定期更新浇水、施肥时间及葡萄生长情况,通过实时记录,更有针对性地对影响葡萄生长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品种杂、卖不上好价钱,那就筛选优质品种,请教专家进行嫁接改良;南方雨水较多,葡萄转色期裂果严重,那就调整修剪方案,重新排布根系距离;施化肥果子口感差,雨天容易感染病菌,那就高价买羊粪、牛粪等农家肥,投资改建避雨控温设施设备……栽种葡萄十几年来,吴伯和见关闯关,从未停止过步伐。
棚内设备运行 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其中,一套由吴伯和自主研发组装的“全自动设备”,则是他种植生涯里最自豪的一件“装备”。“夏日天热,我在家里吹着空调,就能一次性完成几十亩地的浇水施肥工作,省时又省力。”吴伯和介绍道,“整套设备由监控、过滤器、电动机、水泵及滴灌带组成,只需提前设置好开关,便可通过监控,用手机随时随地操控设备进行灌溉施肥。”
正是这样的“折腾”精神,让吴伯和这个“种田门外汉”,变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葡萄百事通”。回望这些年,吴伯和感慨不已:“如今,葡萄的裂果率低于5%,坐果率稳中有升,就连原先一直效果不太理想的“阳光玫瑰”今年也是安稳进入了膨果期,这些年的坚持终究还是有回报的。”
“葡萄歌”采摘基地推出便于携带的礼盒装葡萄 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通销路,葡萄歌终成“致富歌”
一个采摘基地需要专业的种植技术,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经营之道。随着产量渐增,仅靠口口相传的传统销售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吴伯和的葡萄种植规模,他决定另谋出路。
既然线下市场暂时很难打开,那不如放网上试试,本就熟悉网络市场的吴伯和将互联网变为他的新“农业工具”。“有人的时候我就拍点游客采摘的小视频,没人的时候我就拍些段子,晚上有空的时候再去制作,第二天发送到社交软件上,希望在网上打响‘葡萄歌’的品牌,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一条小视频最多获赞过千,吸引了不少流量。”吴伯和说,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除了传统采摘之外,基地还成功接到了不少团购的单子。
如今,吴伯和将小视频变为了记录葡萄成长过程的动态日记,让网友们看到葡萄的真实品相及采收过程。慢慢地,他的粉丝越来越多,顾客群体也渐渐跳出了“藤桥圈子”。“8月初的时候,葡萄棚里到处都是来采摘的人,挤都挤不过来,像龙湾那边同行也会时不时来我这里看看,交流一下开发采摘模式的心得。”吴伯和介绍,目前,大棚里有60%的葡萄依靠网络走向了市场。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如吴伯和一般的“新农人”进乡创业,鹿城乡村更是“上新”不断。村播、村咖等新潮文化,农村电商、农耕研学等新兴业态发展,已逐渐形成了鹿城乡村多元发展的美丽新经济。(章温曦 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