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创

听劝的三峡博物馆宠粉啦!热门文创“小粉炉”原型走出库房对外展出

作者:佚名责编:沈晔时间:2024-07-30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文创‘小粉炉’太好看了,可是为什么博物馆里却看不到它的原型呢。”“什么时候三峡博物馆才能展出‘小粉炉’啊,求一睹芳容。”近段时间,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想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热门文创“小粉炉”原型的呼声比比皆是。

7月29日,听劝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宠粉了,专门从文物库房里捧出了从未对外展出的“小粉炉”原型——清粉晶龙衔环双耳三足熏炉,放进了正在博物馆四楼举办的“景仁怀德:社会捐赠文物展”的展柜之中。

▲首次对外展出的清粉晶龙衔环双耳三足熏炉。记者 李晟 摄

三峡博物馆藏品部文博馆员华夏婕说,这件清粉晶龙衔环双耳熏炉入藏博物馆66年以来,鲜与观众见面,距离上次在重庆展出已过10年之久,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首次亮相的原版“小粉炉”身高仅有12厘米,质地为粉晶。一眼看上去,展柜柔光下的“小粉炉”晶莹剔透,淡雅清新。

▲工作人员展示即将上架销售的文创产品”小粉炉”摆件。记者 李晟 摄

现身展厅中的“小粉炉”是清代人使用的熏炉,它外形呈敞口,束颈,鼓腹,线条流畅优雅;龙首双耳,耳下有一小环,造型文雅别致;三足外撇,稳定和谐。熏炉盖顶为一圆雕盘龙,盖外壁雕琢有三羊头。每当点炉中香料,袅袅烟雾便从镂空处缓缓升起,尽显文人书房的宁静雅致。

清代的玉炉很多,使用粉晶制作的却极少。那是因为我国粉晶的产量小,颜色与质地亦欠佳。

为何“小粉炉”身高只有12厘米?华夏婕说,这是由小粉炉雕琢所选用材料决定的。粉晶质地较脆,雕琢打磨时易碎,因此通常只会制造比较娇小玲珑的饰品。

说起三峡博物馆的“小粉炉”,不少文博爱好者都会立即想到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小粉炉”,那么这两款“小粉炉”有何相同与不同呢?

华夏婕说,相同的是相隔千里之外的两款“小粉炉”都诞生在清朝,材质也完全相同,都是用粉晶雕琢而成。

不同点则在于,南京的“小粉炉”比重庆的体型更大一些,它们身上所雕刻的花纹也完全不同。南京版的“小粉炉”通高17厘米,腹部雕饰对称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盖顶也雕饰四条小蟠螭。而重庆的小粉炉上,“蟠螭”则变为了“盘龙”。

究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小粉炉”有多受欢迎?该博物馆文创部工作人员介绍,“清粉晶龙衔环双耳三足熏炉”花瓶冰箱贴自近期上架以来,因其小巧粉嫩的外观,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成为该馆供不应求的“爆款”,已多次断货。粉丝通过各种渠道询问求购,甚至出现代购的现象。同时,在小红书平台“小粉炉”相关话题笔记有近7000条,抖音、微博等媒体平台也实现了话题热度的增长。

▲工作人员展示文创产品“小粉炉”毛绒挂件。记者 李晟 摄

目前,除了“小粉炉”冰箱贴之外,三峡博物馆还推出了“小粉炉”毛绒挂件、“小粉炉”棒棒糖,接下来,“小粉炉”摆件也将正式入驻博物馆之中对外销售。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