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关中绣球”的“破圈”尝试:让文化变得可以“把玩”

2024-07-22 16:28:55

来源: 中新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人们的印象中,绣球似乎只与爱情相关。其实,绣球从外到内,都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关中绣球”手艺人袁娜称,绣球是一种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手工艺品,常用于庆祝佳节,或作为定情信物。而在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安,小小绣球则又带了些许文化属性。

袁娜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家中三代都与“关中绣球”结缘。袁娜称,“关中绣球”在造型和制作工艺上都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绣球,整体呈现出“外方内圆”的形态。制作上不依靠缝制,而是利用榫卯结构和拼插技艺制成。

“绣球的每个面多采用象征太阳的四瓣花纹为主要图案。通过六片圆形叠加的古法拼角工艺,缝制成一个有十二片花瓣的绣球,寓意四季平安,月月顺遂。”摩挲着一个精致小巧的绣球,袁娜讲述着其中的工艺。

选取不同色彩的布料做包装,用纸板制作“袼褙”拼出框架,再用棉花裹香,丝线固定......多年来,袁娜仍然坚守着“关中绣球”的制作工序。

在传承古法的同时,袁娜还从史籍、博物馆中寻找灵感,制作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千里江山图》等文物同款作品,赋予绣球更多文化内涵。

“这款名叫《只此青绿》的绣球,灵感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配色以《千里江山图》作为设计蓝本,主体使用桑蚕丝面料,以朱砂、雄黄等配件为辅,内装鹅梨帐中香。”袁娜称,自己会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对“关中绣球”进行改良。外观上采用光泽感更高的桑蚕丝进行制作,内在则以棉花裹香,将古人传承千年的香方放入绣球当中,打造“中式香水”。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出圈”,汉服、绣球等“国风”手工艺品,也逐渐“走出”博物馆,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创新,袁娜制作出了多款可以挂在车里、装饰衣服,甚至成为聚会玩具的绣球。

“在西安穿汉服已成为热潮,我们的‘关中绣球’既可以作为头簪、‘禁步’等饰品,也能作为香囊,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将绣球从能看,变成能用。”袁娜称,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将绣球随身携带,并通过“把玩”,了解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君君】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