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北方昆曲剧院第五期“荣庆学堂”剧目第二次彩排录像完成

2024-06-07 14:31:28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日前,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北方昆曲剧院第五期“荣庆学堂”第二次剧目彩排汇报在北昆戏仓圆满完成。本次彩排录像的剧目共15折,观看彩排的专家评委表示,在时间短、剧目多的情况下,学员们把这些经典剧目攻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再假以时日,细心锤炼,一定会把这些经典作品都继承下来。

这15折剧目为《鲛绡记‧写状》《绣襦记‧剔目》《风筝误‧后亲》《荆钗记‧开眼上路》《长生殿‧絮阁》《贩马记‧写状》《冥勘》《荆钗记‧雕窗投江》《盗库银》《绣襦记‧打子》《鸣凤记‧嵩寿》《双官诰‧做鞋》《双官诰‧夜课》《双官诰‧荣归》《双官诰‧诰圆》。

在这些剧目中,有一些是几十年没有在舞台上出现过的老戏,比如《鲛绡记‧写状》,该剧目的南方昆曲特色明显,里面有大段的苏白对话。对此,北昆艺委会负责人魏春荣建议,老戏里的大段苏白对于以北方演员为主的北昆是一个挑战,北昆接下这个戏以后,在后续打磨过程中,可以考虑适当转化一下念白,保留偶尔出现的苏白,作为全剧的点缀。 

北方昆曲剧院第五期“荣庆学堂”剧目第二次彩排录像完成

《绣襦记‧打子》曹文震饰郑儋、王奕铼饰郑元和、李欣饰宗禄 

北方昆曲剧院第五期“荣庆学堂”剧目第二次彩排录像完成

《长生殿‧絮阁》王丽媛饰杨贵妃、张贝勒饰唐明皇

活动中,昆曲艺术家乔燕和强调了昆曲艺术“口传心授”的必要性。她谈道,经典剧目必须学员和老师面对面才能学到手,怎么唱,怎么念,眼神动作,都是老师手把手教,所以北昆坚持“荣庆学堂”的剧目必须现场教学。她希望大家把戏学到以后,沉下心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魏春荣也表示,跟老师学了戏以后要不断实践,有些东西必须在舞台上不断磨练,才能够有所成长,但前提是达到一定演出标准才能在舞台上演出,要有成熟演员的造诣,才能在舞台上站得住。在他看来,演员一定要在台下琢磨人物,在台上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演好戏。

北昆副院长邵天帅介绍,北昆非常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荣庆学堂”项目是北昆长期人才储备计划的一部分。“荣庆学堂”学员不限于青年演员,也有成熟的演员来学习,目的就是把北昆各年龄段的人才梯队搭建起来,做好剧目和演员的储备,也为演员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北昆党总支书记孙明磊表示,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院团的130多人次老师来到北昆进行教学,和来自北昆和其他院团的330多人次学员参与学习。学员们通过学习继承了老师们的表演技艺,在今后的表演中经过消化、沉淀、打磨,再在舞台上呈现出符合当代艺术审美的精品。在他看来,这种去芜存菁的活态传承,就是“荣庆学堂”的意义所在。

从2017年到2024年,“荣庆学堂”经历了五期的教学相长。“已经学习的200折剧目,还要经过全体北昆人在今后不断努力转换、沉淀、加工、打磨,争取在舞台上再次呈现给观众具有高度审美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北昆副院长邵天帅说。

北昆院长杨凤一指出,要传承好、发展好昆曲艺术,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丢失传统,必须两条腿走路。从2018年至今,北昆年轻演员通过5期“荣庆学堂”项目的学习,已继承了200出昆曲传统戏。未来,年轻演员们将在不断的演出中完善这些剧目,以高水准的艺术品质呈现给观众。(陆旅星 邱晓琴)

【责任编辑:曹洋】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