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臻儒责编:沈晔时间:2024-03-04
前两年风靡一时的“国潮”热潮,近期似乎开始降温。这个春节,新中式服饰崭露头角,成为人们假期的时尚新宠。自2022年下半年起,“国潮”在消费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消费者对其溢价的态度也愈发审慎。搜索引擎数据显示,“国潮”近段时间热度不断下滑。
“国潮”的兴起与当代年轻人对文化的认同感紧密相连。这种将中国特定文化元素融入设计的潮流商品,帮助一些与时尚圈并无交集的老品牌焕发了新生,重新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中国元素与流行风格的结合,成为消费者和从业者之间的默契和共识。人们期待民族风格能够成为主流审美,并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因此,“国潮”一度成了流行的代名词,无处不在,从运动服饰到家居用品,从奶茶糕点到文创产品,都对传统文化有所展现。
然而,一些“国潮”品牌盲目跟风,追求机械的符号化表达,却忽略了产品的内涵和品质。这些品牌深陷“山寨”“抄袭”的争议中,甚至以虚高的价格将“国潮”变成了“割韭菜”的代名词。当这样的品牌越来越多时,消费者开始觉醒,消费观念也趋于理性,不再轻易为“国潮”买单。
此次新中式服饰的崛起为“国潮”品牌的困境带来了新的启示。新中式服饰更注重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结构和工艺,并将样式简化,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这些服饰背后的文化厚度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国潮”到“新中式”,人们一直在追求服饰的美观性,也希望兼得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因此,只有那些真正用心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以匠心精神打造产品的品牌,才能在浪潮退去后依然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
“国潮”品牌必须走出一条有文化底蕴、有品质保障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远。一些停留在“玩概念”层面的“国潮”品牌缺乏对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和噱头营销。因此,“国潮”的退潮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促使品牌厂家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国元素,使产品的设计和定位更加符合实际。通过实实在在的产品支撑,形成一种具有文化意蕴和持续热度的产品风格和消费模式。
“国潮”的流行不仅为国货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关键契机,更展现了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厚自信。每个行业的崛起都会经历初期的探索与扩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会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消费者开始理性对待“国潮”产品,不再盲目追随潮流,这实际上为“国潮”品牌提供了一个转型升级的契机。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剔除那些过于浮躁或不合时宜的元素,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关乎加强产品的外观设计,更涉及品牌内涵和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臻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