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首页> 印象中国>

衢州两项目入选全省水工程与文化融合优秀案例

2024-01-22 10:22:39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浙江省水利厅近期公布第三批可赏、可游、可学的水工程与文化融合案例,衢州市衢江区盈川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龙游县姜席堰文化提升工程入选。

衢江区盈川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沿衢江一路向东,有芝溪汇入之地,名为盈川,取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之意,寄予着百姓对水的热望与期盼。

这里是衢州市唯一入选的浙江省首批千年古村落之一,“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是这里首位县令,为治水,这位唐代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将治水文化在此地流传延续千百年至今。

据史料记载,杨炯任盈川县令期间,相继修建了“双盈堰”“祝塘”“蚂蟥塘”等一大批水利设施。时逢大旱,为祈雨,杨炯以身献祭跃入盈川潭中,霎时,暴雨如注,旱情得以解除。武则天因此嘉奖并敕建城隍庙,杨炯敕封城隍神,享千年香火不衰。每年农历六月初一的“杨炯出巡”民俗活动更是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至今。

为此,水利部门对盈川的水环境治理从一开始就代入了水文化延续与传承的考量。以沿村流淌的衢江为纽带,结合当地“唐风”建筑风格和未来乡村规划,水利部门致力于打造融文化、景观、休闲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

在江心洲,以杨炯治水为主题建起水文化主题公园;沿江而下,运营千余年历史的盈川古码头遗迹得以保留,并融入沿河堤岸建设中去,串联起滨水文化长廊;古码头以西不远处,上世纪60年代由苏联专家指导修建的“老衢县第一机埠”被完整保留下来,机埠由两大两中四台抽水设备组成,上下落差50余米,并配有变压器,在以粮为纲的那个年代,保障了衢北三镇的农田供水,让当时的盈川人挺直了腰杆。

在代代水利人的加持下,如今的盈川,用水不再成为百姓心头之患,这里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唐风网红古村,而水则成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结合“全域幸福河湖”理念建设,当地让老机埠焕发新生机,秉持“修旧如旧”理念,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滨水阳台,同时通过抽水造景建成悬萝瀑布咖啡,一经开业就吸引大批游客来此打卡体验,融新时代治水新理念,解锁该工程水文化主题新节点。

自盛唐而来,延上世纪治水成果,展新时代治水红利,走在盈川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里,就像一场穿梭时空的水文化体验之旅,不变的是人们对水之热望以及代代水利人的拳拳初心。

龙游县姜席堰文化提升工程

龙游姜席堰由姜村、席村二堰而得名,始建于元代,近700年来持续发挥灌溉作用,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龙游县姜席堰文化提升工程的实施,既是对先民治水遗产文化的保护,也是传承与弘扬。

工程实施过程中,以“灵动灵山港”为定位,重点打造“世遗之芯”。通过河道治理16公里、滩地整治82亩、引水渠道12公里等,极力保持了姜席堰原始生态面貌,对弯道、沙洲等最大限度给予保留,堤岸形式突出生态、自然的风格。同时,重建了堰坝数度重修的碑刻遗迹,形成治水碑林节点景观,述说一段惊艳时光的治水历史与农耕文化的一脉传承。

以数智引领为着力点,对姜席堰工程管理体现数字化和未来感。汇聚了水域监管、在线巡河、取水灌溉等场景,创新“天、空、地、人”一体化感知模式,打造社会各界问水、护水、管水、建言献策数智通道。

水文化要管护更要“秀”出来。通过建设研学通道1.6公里、展示廊道2处、姜席堰天然沙盘等,新建水情教育基地、打造“15分钟亲水圈”、搭建姜席堰对外展示窗口,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开放水空间界线、彰显水文化底蕴,让群众直接参与姜席堰水文化的认知与保护,也让川流不息的华夏水文化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胡文佳 余楣翔 倪嘉慧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