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创

辽宁:博物馆文创“圈粉”年轻人

作者:徐扬 赵洪南责编:沈晔时间:2024-01-17

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传世名画《簪花仕女图》中,一位仕女髻插芍药花,右手举着蝴蝶,左手提起帔子的形象广为人知。如今,画中人的装饰透过特色文创产品“走”进了现实,凭借超高的颜值、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内涵“火出圈”。

蝴蝶形状的戒指,点缀封存鲜花的手串、手捻、耳坠,搭配不同颜色的天然石……在辽宁省博物馆售卖文创产品的“辽博雅集”外,记者看见这里排起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每天限量300件的“簪花”系列文创产品在短短一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

“你看这个戒指,外表是蝴蝶形状,里面用技术封存了鲜花,戴在手上,就好像画中持蝶贵女一样,太好看了!”从广西来沈阳旅游的王蕊刚排队买到了心仪的“簪花”系列手作饰品。

这款“出圈”的“簪花”系列文创设计灵感来源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传世名画《簪花仕女图》。它描绘了唐代宫廷妇女闲适的生活情态,画中仕女发式都梳作高耸云髻,蓬松博鬓,发髻之间各簪牡丹、芍药、荷花、绣球花等花时不同的折枝花。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说,近几年,文化授权与多业态跨界合作风生水起,文创产业工作进入到崭新时期。文创产品这股消费新潮流,既满足了时尚追求,又凸显了文化内涵,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不谋而合。

去年以来,辽宁省博物馆专门组建文创团队,用六个月时间研发文创新品近300种,从最开始的胶带、书签,到家居、服装,再到彩妆、护肤品等,2023年,辽宁省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达到1400万元。

从刷爆朋友圈的文创雪糕,到各大博物馆推出的大热“考古盲盒”,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跨界擦出文创火花,凭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圈粉”无数年轻人。

“有态度又实用,有情怀又独特,有质感又新潮,让这些充满创意的文创收获了大量的新生代消费群体。”董宝厚说,像“簪花”系列手作饰品这样的文创产品让文化知识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寻,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于明霞说,文创产品的重要意义就是带人们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而通过文创进行一些文化元素的再创作,可以让文创走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让其背后的故事传承发扬。

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文创产品此前在网络爆红,一只绿茸茸的马憨态可掬,欢脱地踏在一只略显无奈的燕子身上,神似表情包,一经推出便吸引大批粉丝;河南博物院推出的一款玉佩棒棒糖,晶莹剔透,纹路清晰可见,细节上还有渲染,吸引游客争相排队购买。

文创产品走红的背后,是设计师们希望用文创传播文物背后历史文化的初心。

于明霞说,“出圈”的文创产品大都建立在对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与创意的考究打磨上。如苏州博物馆的爆款文创产品“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源于明代书画家文徵明亲手所植的紫藤。很多人买回去后会“返图”,这一产品也便有了穿越古今、延续文脉的独特生命力。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郭醒说,文创产品要接地气、强创意、亲生活,才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多业态跨界合作的文创产品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得以传承,培养出更多的文化交流者和历史传承人。

(记者徐扬  赵洪南)新华社沈阳1月16日电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