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

云南南华“小绣品”成为群众增收“大舞台”

作者:杨绍禹责编:君君时间:2023-03-22

一丝一缕传文化,一针一线绣幸福。近年来,云南省南华县深挖彝族刺绣产业发展潜力,将彝绣产业培育成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让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特殊群体实现“勤劳致富”,把千年的“指尖技艺”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指尖经济”。

高位推动,为彝绣人才“赋能”。南华县在彝绣产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乡镇彝绣合作社+绣工”的四级联动发展模式,构建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彝绣全产业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民族刺绣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彝绣产业覆盖面。据统计,目前全县已有从事彝绣从业人员14000人,其中,彝绣能手216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9%,彝绣人才不断实现精英化。

守正创新,为彝绣产品“增色”。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把非遗文化与时尚潮流相结合,依托东南大学文创平台,设计更多市场需求、消费者喜爱,带有更多时代气息的绣品式样、构图,将日常用品赋予彝绣元素,让普通生活用品华丽转身为精美商品,实现了彝族刺绣由深藏“闺中”到勇立潮头的华丽蜕变。

多措并举,为彝绣市场“拓路”。南华县通过招商引资与宣传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及国际旅游交易会的有利时机,在机场航站楼、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地设立南华彝绣宣传展位,全方位展示南华彝绣文创产品,并通过来料加工、订单服务等方式,将彝绣产品输送到全国各地,深受不同群体的喜爱,绣品供不应求。

龙头带动,为群众增收“加码”。南华县先后扶持了七彩彝绣等一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乡镇、村(社区)积极参与彝绣产业发展。为部分脱贫人口劳动能力弱、特殊原因不能正常上班的留守人员以及残疾人群提供“勤劳致富”的工作岗位,真正解决了低收入群体问题,为特殊群体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机会。全县彝绣产业销售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8.7%,“小绣品”真正为普通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大舞台”。

南华县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整合县内彝绣产业资源,发展壮大彝绣文化产业园,设计推出一批具有市场占有率优、消费者关注度高、实用性强的彝绣文创产品,不断延伸彝绣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文化附加值,坚持把彝绣产业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品牌产业。(杨绍禹   南华县委宣传部供稿)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