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许本汉:德宏“山野蔬果”民族植物学家

作者:佚名责编:君君时间:2022-11-15

近日,85岁高龄的许本汉再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多年来,他始终坚守潜心研究德宏民族地区植物的初心,致力于将民族植物学知识与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研究民族植物,成为一位“半路出家”却又名副其实的植物学家。

与植物结缘的40年,“外行”变“内行”

1937年8月,许本汉出生于缅甸,1942年5月,随父母回到了云南省腾冲市和顺乡生活。1958年8月,许本汉从昆明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原莲山县农水科工作(1958年10月,原盈江、莲山两县合并为新盈江县),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之后,又先后转战中共盈江县委农工部、德宏州归国华侨联合会、德宏州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工作。

在盈江县农水科工作的7年间以及之后多年从政的岁月中,许本汉经常会出现在各村寨的田间地头、山野森林,因而也接触到了许多以前未见或见而不识的植物。同时,他发现当地少数民族在对一些野生植物的食用习俗、采食应用、药疗和栽培驯化等方面上展现出别样的才智,经常有想不到的妙用。“以前我去乡镇上的时候,会看到很多村民将山茅野菜和野果采摘到集市上卖,‘苦圈圈’‘帕哈’‘麻列吨’‘苦子果’……很多不知学名的食材在他们手里都可以变成美味的食物,这让我觉得很神奇,也很吸引我。”于是,许本汉沉迷于搜集各种山野植物的日子。

20世纪60、70年代,德宏很多大山里的乡村不通公路,贫困且闭塞。为全面搜集德宏各地的山野植物,许本汉几乎走遍了德宏的各个村寨,大小沟坎,甚至是高山峻岭。那段日子里,许本汉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还利用空余时间采摘标本、登记、压制、烘烤、查阅文献、求师辨认……一个植物标本,除了标本本身,还需要一份专属的植物“户口”——记录采集日期、编号、产地、生长环境、海拔高度、学名、傣族名、景颇名、食用方法等信息。许本汉对德宏本地的野生蔬果也从“外行看热闹”转变成为“内行看门道”。

渐渐地,一个个标本的研究变成了一篇篇的植物研究文章。《盈江苏典的空竹和空竹米》《盈江山区的刀耕火种问题》《刀安仁与植物引种》《景颇药膳佳肴》《德宏傣族巧用植物叶》等文章相继刊登发表。截至1998年,许本汉退休时已收集了许多份标本,植物“户口”写满了小“账本”。

退休4年,终圆植物成书梦

1998年,当时已经61岁的许本汉做了一个决定,要将自己积累多年的关于野生蔬果植物的研究整理成册。

说干就干,许本汉将自己发表及未发表的文章、图片和经历故事整理成综合报告送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委员会进行评审。经吴征镒、李德铢、周浙昆、李正安、陈三阳、龙春林等专家鉴定确认,德宏本地傣族、景颇族传统食用并有应市的野菜(含真菌、苔藓、地衣)213种,野果46种。这些信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摸清山野蔬果种质资源家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6月,一本名为《德宏山野蔬果》的书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本书凝聚了许本汉几十年野外调查及标本鉴定工作的心血,首次较系统全面地记录了德宏片区的野生植物,德宏州也第一次有了完整的山野蔬果植物名录。

“德宏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它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综合体,多种动植物共生、汇聚和种属演化,是不可多得的‘宝地’,一直为中外植物学家所向往。”谈及为什么可以在德宏收集整理出如此多的野生蔬果,许本汉说道。

工作有退休时间,但学习没有“退休时间”

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让许本汉获誉无数。1996年12月《德宏傣族民族植物学报道》获德宏州十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盈江苏典的空竹和空竹米》被评为云南省“八五”期间受奖的12篇优秀科普作品之一。1979年11月许本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2月、1989年12月,被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84年11月,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为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做出显著成绩”奖;1989年12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颁发“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表彰证书。

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得到党和政府的承认让许本汉非常兴奋,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在学术研究上,我算不上最好,国家给那么高的荣誉,自己要对得起这份荣誉。”为了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的诺言,许本汉每做一项工作都留有记录,他在实践中对先进工作者有了自己的理解。“这二十几年,我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还是每天会读报、看书、写作,继续学习的日子过得很充实。”拿着刚从报纸上剪下的好文章,许本汉满足地说道。(德宏州科协供稿)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