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张梅:从医36年 为残疾孩子点亮康复之光

作者:杜浩楠 赵俊峰责编:君君时间:2022-11-08

“爸爸……”20多个月的孩子,此前从来没有说出过完整的字词,这是他第一次清晰地叫出了爸爸,稚嫩的声音,让在场的张梅和治疗师湿了眼眶。

张梅,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主任医师,医院里的孩子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张妈妈”。从医36年,她秉持着医者仁心,通过专业精湛的康复医疗技术在健康中国的红河实践中,推动了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用慈母之心编织康复摇篮  点亮残疾孩子梦想

曾有一位张梅的患者是一个先天性马蹄足内翻的贫困小女孩,用脚背行走了7年。她看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比划了一个翅膀展开的动作,说:“我想飞,我真的想飞!”

小女孩来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经过两次成功的手术后,由“张妈妈”的康复团队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成功告别了用脚背走路的日子!后来,小女孩长成一位花季少女,还参加过红河州残疾人举重队的训练。

张梅说:“面对患儿父母期盼的目光,除了心疼,就是全力以赴拯救孩子的使命感!”面对肢体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言语障碍的自闭症孩子,张梅带领着康复团队,把每一个孩子都抱在自己身上,鼓励孩子们战胜害怕、悲观、失望与恐惧,陪伴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点点康复。

为700多名各族残疾孩子撑起温暖大家庭

2021年以来,“张妈妈”带领团队,行程3000多公里,足迹遍布红河州8个县市,完成了700多名残疾儿童的筛查工作。

张梅说:“每一个患儿,都由我亲自评估!”第一次筛查工作,是到各县市残联完成的,发现许多乡镇的患儿无法到达指定地点完成评估。于是,第二次筛查,“张妈妈”就把工作下沉到各县乡镇,发现大部分患儿的父母离家外出务工,孩子由祖父母照顾,加之每个自然村离乡镇比较远,交通不方便,有的老人难以带着残疾的孩子到乡镇残联进行筛查评估。于是,“张妈妈”决定,下一步筛查工作要入村入户,绝不漏掉每一个有康复需求的孩子!

把每一个残疾孩子视同己出,这不仅是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敬佑生命、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更是“张妈妈”一颗情深似海的“慈母心”!

康复一个人  幸福一个家

在张梅带领下,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打造了一支精医重德、团结奉献的康复团队,“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成为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目标。

2021年3月23日,红河州残联与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合作运营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2021年9月16日,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启动运营,按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2022年2月7日正式开诊。这是一座集残疾人康复治疗、辅具适配、社区康复指导、残疾等级医学评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填补了红河州州级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的空白。已近耳顺之年的“张妈妈”,欣然受命,义不容辞担当起康复医院的负责人。目前,主要承担红河州0至18岁肢体障碍、0至6岁脑瘫以及孤独症、听力障碍患儿的免费康复训练,每年预计康复1300人次以上。

谈及未来的打算,张梅说,她和团队将致力于把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成为全州助残服务的示范窗口,打造成“立足红河、覆盖滇南、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残疾人康复示范单位,力争为全国、全省康复托机构建设运营做好典型示范,创造“红河经验”。(杜浩楠、赵俊峰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