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红河州:“非遗+旅游”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杜浩楠责编:曹洋时间:2022-11-04

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名单,云南省红河州建水紫陶里以“非遗旅游街区”入选为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建水紫陶里)

建水紫陶里以汉唐文化为市场吸引点,以汉唐建筑风格为特色,是云南省首个以汉唐文化为主题打造的特色商业街。千年紫陶文化、汉唐文化与街区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文化多元、业态丰富、集聚程度高的沉浸式街区,也是令人“陶”醉的生活目的地。

不仅是建水,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红河州各个县市都兼具着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优越的旅游发展条件。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1196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86项,州级190项,县级904项;各级传承人1995人;非遗传承场所163个。在文旅融合政策推动下,“非遗+旅游”成为了当下红河旅游的一大亮点。

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弥勒市可邑小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彝族阿细村庄,曾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

(弥勒市可邑小镇)

走进小镇,浓厚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村头巷尾仍保留着阿细人的传统特色民居,餐桌上是原汁原味的阿细美食,“跳月广场”上演绎着阿细人的节庆、祭祀、歌舞、婚俗等传统文化……近年来,红河州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获得关注。

红河州借助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城、传统村落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力量,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和旅游品牌,建成元阳哈尼梯田、屏边滴水苗城等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镇(村),提升民族文化内涵。

   以民族文化为契机 推进游客深度体验

红河州以哈尼族“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为契机,挖掘民族节庆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开发创新民族节庆旅游项目,举办既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民族节庆文化活动。

(彝族海菜腔)

同时,以“景区+民族歌舞”,推进游客深度体验。建水金临安茶苑推出非遗项目《建水小调》《彝族沙莜腔》《花灯》《彝族烟盒舞》表演,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遗传习所的石屏海菜腔表演等,吸引了不少游客放慢脚步,充分享受沿途风光带来的精神体验。  

当非遗遇上旅游,这些浸染着当地文化的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与当地居民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了解”,也充分满足了休闲旅游的体验性和参与性要求。(杜浩楠/文 红河州委宣传部/图)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