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

湖光山色相映成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余敏责编:曹洋时间:2022-09-27

舟动湖光潋滟秋,贪看山色信船流。

大王滩水库是南宁市的第二水源,除保障灌区农业生产用水、水电站发电用水外,还实现了向南宁供水10万吨/日(规划30万吨/日)、向明阳工业园区供水5万吨/日(规划20万吨/日);2022年建设五象水厂30万吨/日(远期规模70万吨/日),规划临空经济区水厂30万吨/日。如今,大王滩实现向南宁供水150万吨/日的目标正在有序推进中,在为南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用水保障的同时,其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也对首府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南宁市大王滩水库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建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为抓手,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大王滩水库已建设成为以生态湿地保护为前提、以湿地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融湿地生态旅游、文化游览、科普教育及养生休闲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逐步成长为我国南部地区生态建设的典范。

游客在风景优美的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拍照留影。南宁大王滩水库管理处供图

大湖大美大王滩。南宁大王滩水库管理处供图

建章立制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4月底,有这么一则新闻备受社会关注:《南宁市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于当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严格限制了公园范围内的各种建设活动,并明确禁止使用网箱、拦网进行水产养殖等破坏生态的行为,从立法层面为大王滩水库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近年来,南宁市围绕大王滩水库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2020年12月2日,广西南宁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正式挂牌,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随后编制了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和细案,成立了湿地公园和水库建设管理指挥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2016年,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及水环境工程列入南宁市本级PPP三年滚动储备项目开发计划项目;编制《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及水环境工程方案设计》,2019年7月31日,南宁市政府正式批复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湿地保护、恢复和适度开发利用为原则,结合营造适宜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的保护恢复设计,将大王滩建设成以水源地保护、生态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游憩休闲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同时展示南宁市地域文化、湿地生态文化,集湿地体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资源多样、山水风光优美、湿地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湿地公园。

成立监测保护站。按照《大王滩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湿地公园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相关规定,那花监测保护站、新桥监测保护站、双鱼良监测保护站主要对水库库区范围分片分工日常管控,负责辖区饮用水源、湿地公园保护巡查监控,参与查处水源、湿地公园保护违法违规行为等。目前监测保护站人员和物资均已到位,进一步提高了水库生态维护的制度化、常态化水平。

……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经过多年执法与广泛宣传,如今,大王滩水库库区环境违法行为大幅减少,违法违规案件数逐年降低,群众对水源保护、湿地保护的意识大幅提升。《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的立法和实施,规范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效恢复改善了水库水域生态环境,大王滩水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水面干净整洁,物种丰富多样,水质安全得到全面提升。

晚霞下的大王滩美景。南宁大王滩水库管理处供图

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美丽一角。南宁大王滩水库管理处供图

增殖放流 实现“以渔净水、以渔护水”

“在水库中增殖放流鳙鱼、鲢鱼等滤食性鱼类,通过其食物链,将水中物质吸收转化,可有效降低水库营养化程度,改善水质,维持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6月28日上午,大王滩水库开展水生态修复净水渔业科研项目2022年增殖放流活动,广西大学副教授李荣辉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对水库通过增殖放流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经过多年系统治理,大王滩水库水质明显好转,但受上世纪90年代期间过度捕捞及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水体仍出现富营养化趋向,加强生态修复刻不容缓。2018年,南宁市着手谋划大王滩水库净水渔业工作,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及水库周边乡镇村屯代表进行多次讨论,就增殖放流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达成共识。2021年起,南宁市每年安排净水渔业经费200多万元,实施大王滩水库水生态修复净水渔业科研试点项目,以期实现“以渔净水、以渔护水”的目标。

为确保上述目标落到实处,大王滩水库已联合公安等相关部门,对科研试点项目范围实行严格管理,并聘请护鱼队24小时巡逻,禁止除科研需求之外的一切捕捞和垂钓行为;组织专业人员不定期深入周边村屯社区走访,并在各级部门的指导和学校、社区、村委的配合下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游客共同维护生态环境。此外,水库管理处还在不同区域设置了10个监测点进行监测、评估,科学分析鱼类变化和水质变化等情况。

据统计,管理处通过大王滩水库水生态修复净水渔业科研项目增殖放流活动,已累计放流鳙鱼、鲢鱼等苗种140万尾。在投放鱼苗后,经过对大王滩水库持续监测,发现水质和水生态指标逐年向好。

大王滩风景远眺。南宁大王滩水库管理处供图

航拍大王滩水库。南宁大王滩水库管理处供图

成风化人 共绘“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图景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时,大王滩水库积极依托自身资源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成风化人,与社会各界共同勾画“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立体图景。

以身作则,主动作为。水库管理处组建有党员志愿服务队、抗洪抢险先锋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及大王滩民兵排,每年定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处全体干部职工在南宁市志愿者网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率达100%。在各地抗洪抢险现场,在周边学校应急演练的课堂,在乡村振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一线,处处活跃着大王滩志愿者的身影。

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水库充分运用LED屏幕、微信公众号、手机OA信息等现代传媒载体传递生态文明知识,组织职工宣传队通过文艺进社区、电影下乡等惠民活动,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水利精神等宣传工作;与此同时,水库管理处还与广西南宁大王滩经济开发中心一起和周边村屯积极开展社区共建,将周边村屯纳入到整个生态旅游系统中,培育周边村屯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实现合作共赢。每年定期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以及湿地、节水等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科普宣教活动,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建设过程中,大王滩水库还尽最大可能不破坏周边环境和氛围,同时对建筑高度进行严格控制,使湿地公园既能满足园区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又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质范本。

春天折柳踏青,夏天流萤映月,秋天诗意黄叶,冬天水杉浸染。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五个维度”齐头并进的大王滩,正在继续书写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生态新篇。(余敏)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