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责编:沈晔时间:2022-09-01
乐山大佛景区。乐山大佛景区供图
磨西古镇夜景。海螺沟景区供图
冬季的海螺沟日照金山景象。 海螺沟景区供图
游客“打卡点”莲花广场。乐山大佛景区供图
睡佛夜景。乐山大佛景区供图
海螺沟红石美景。海螺沟景区供图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龙头和核心,也是文化旅游消费提质扩容的主要载体,其中5A级旅游景区是旅游发展中的“重头戏”。
今年7月,四川再添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都市安仁古镇景区。至此,全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6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近年来,全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态势已从壮大数量规模的量增转为数质并重提质增效。全省持续大力开展“对内注重提品质、对外注重美誉度”景区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培育成效喜人,旅游高质量发展势头喜人。
海螺沟景区:奋力迈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今年夏天,在持续的“高温模式”下,有“避暑胜地”之名的海螺沟景区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游之选。游客络绎不绝的背后,吸引力不仅基于海螺沟景区雪山、冰川、温泉汇集的独特自然景观,更有海螺沟景区不断增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暖心的服务保障,为游客开启“安逸之旅”,更为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围绕“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的发展定位,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全力打造四川冰雪温泉康养品牌,使海螺沟全域朝着以山地旅游和温泉康养为核心的贡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迈进。
品质为本打响国家级旅游品牌
“节假日海螺沟景区的预约增多,‘赏花泡汤’成为游客的必玩项目,海螺沟康养休闲的名气打出来了!”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5月—9月,前来避暑的游客便逐渐增多,不仅是成渝地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今年1月,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全面启动贡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迅速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1+8+N”组织体系,制发《创建工作总体方案》,下设1个办公室和8个专项工作小组,以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
同时,为了突出工作重点,将2022年确定为“贡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年”,坚持以度假区创建为载体,按照“对内注重提品质、对外注重美誉度”的要求,以“提升整体形象、培育产品业态、优化管理服务、补齐基础短板”为着力点,全力打造以山地旅游和温泉康养为核心产品的贡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面梳理启动海螺沟智慧景区及智慧城镇等11类、40个度假区创建项目,按照“领导包项目、发改包前期、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创建项目建设。
景区知名度迅速提升的底气,来自稳步推进提质升级。在自然景观基础上,海螺沟旅游新业态正在形成:以融合发展为主线,贡嘎山自然博物馆、磨西红军长征陈列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两馆一基地”品牌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景区还全力打造研学旅行系列IP,与国内知名研学品牌合作,创建了海螺沟冰川森林研学基地,启动海螺沟冰川森林科普营;同时,景区还与省内知名研学团队合作推出2022“柏秧坪成长路”乡村夏令营,据统计,景区暑期研学团超过30批次近1200人。
暖心服务优化景区服务管理
不少到过海螺沟的游客,对“一部手机游遍海螺沟”的信息服务记忆犹新——“一键”关注景区官方平台,就能实现购票、订房、泡温泉,景区内的天气、交通情况都可以通过景区官方平台和游客中心LED大屏随时了解,每当游客走到一个景点,语音导览功能就会提供详细的景点讲解。这样方便暖心的服务离不开景区对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在游客进入景区游玩时,景区游客中心大厅内的系统正不断将景区天气预报、空气质量、停车场信息、监控画面、实时进入景区人数、最大承载量等基础数据推送给游客,实现重要信息实时掌握。
随着雅康高速建成通车,川藏铁路、泸石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开工建设,海螺沟景区已经融入成都3小时经济圈,景区各方面的服务管理和旅游保障“更上一层楼”。据了解,景区紧扣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持续深入推进全省旅游景区“对内注重提品质、对外注重美誉度”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中,着力补齐要素短板,优化旅游环境,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和服务需求。“在‘吃’方面,景区按照标准化提升特色精品酒店管理,提升特色酒店餐饮,丰富菜系;在‘住’方面,景区开展度假区创建业务暨服务质量提升管理培训5期480人次,全面提升景区各酒店民宿旅游服务质量。在‘购’方面,景区出动执法人员83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89台次,检查市场主体1265家次,下达监督意见书87份;对索道、电梯等特种设备开展安全大检查,共计检查在用特种设备118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下达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记录37份。”景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不仅全面提升服务管理和旅游保障,海螺沟景区更聚焦小细节。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不到位曾是海螺沟景区面临的难题,随着“六个一”暖心免费服务的推行,这些问题得到化解。所谓“六个一”服务,即免费为游客提供温馨咨询、提供手机充电、提供WiFi上网、提供共享厕所、提供小憩场地、提供开水供应等,如今这已是覆盖景区所有单位和商家的常态化服务。想游客之所想,这些事情虽然细小,却为游客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也彰显着海螺沟景区的态度:竭力为游客送去暖心关怀,让游客安心舒心安逸游。
乐山大佛景区:在保护传承中开新局
今年8月,时值乐山大佛景区旅游旺季,高温天气并没有影响游客的热情,虽然景区内的九曲栈道处于暂时封闭状态,但绿树成荫的凌云路却不断吸引客流,成为高频打卡点。
乐山大佛景区有关负责人透露,九曲栈道区域危岩体抢险加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项目刚刚完工,目前正根据勘察成果研究具体加固修缮措施。近年来,乐山大佛景区积极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加快景区扩容提质,已取得新成效,形成新格局。
保护传承世界遗产再焕新
据悉,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乐山大佛景区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46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及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这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乐山大佛景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乐山大佛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九曲栈道为例,这是与大佛同时期开凿的文物,最新勘察结果表明,栈道已存在多处裂隙,且裂隙发育较为明显,亟须进行治理,因此采取了暂时封闭修复的措施。“后续将在勘察和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与遗产环境相协调、对九曲栈道区域窟龛无损的加固修缮措施。对症下药,专项推进,力争有效确保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该负责人说。
与九曲栈道区域危岩体抢险加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项目同期实施推进的,还有乐山大佛附属造像窟龛保护前期勘察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以凌云山临江摩崖造像114龛与119龛开展前期试点研究,通过现场勘察、病害监测分析、小范围现场试验评估,对乐山大佛附属窟龛病害成因特征及防治措施有效性进行系统探究。据介绍,乐山大佛景区紧紧围绕“持续构建遗产保护法制体系、持续消除遗产安全潜在隐患、持续推进文物病害治理、持续改善遗产生存综合环境、持续推进遗产活化利用、持续建设遗产保护利用专业机构”六大工作重点,目前已统筹开展了一系列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扩容提质“金牌”景区开新局
25年前,乐山大佛景区“申遗”时,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承诺:“封闭凌云路,以减少过往车辆对乐山大佛的影响。”近年来,景区建成了凌云东路,替代原横穿核心景区的过境公路凌云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有效改善了世界遗产乐山大佛的生存环境,这是乐山大佛景区加快整体开发和扩容提质的一个缩影。围绕景区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一大批“规划图”已成功变为“实景图”。
据了解,2020年“8·18”特大洪水后,凤洲岛实施整岛避险搬迁,完成凤洲岛764户居民整体生态搬迁;目前,已全面完成麻浩渔村整体棚改搬迁,存留长达20年、严重影响景区旅游发展和旅游形象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得到解决,未来这个渔村将成为游客重要游玩打卡点。
凌云路“景点变景区”是乐山大佛景区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代表,如今在景区里,大佛文化广场、六度文化长廊、水舞秀等特色文旅项目精彩亮相,南游客中心项目已完成主体进度95%,凤洲岛生态建设已完成环岛路基础施工和拜佛台应急救援码头建设,凌云片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北码头游船中心目前已成为乐山大佛景区主要的客运码头……
锚定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乐山大佛景区积极打造智慧景区。从游客视角来看,景区以智慧系统提供全程“暖心陪伴”和全方位“舒心帮助”——购票,景区门票网络预约系统国内领先;出游,景区实现全程化信息化服务,建成免费WIFI、智能语音导览、触摸屏系统、VR虚拟景区(360度全景);休闲,景区建成嘉州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形成景区“一机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市中区全域范围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