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

从史料记载中,读懂李渡酒的历史

作者:酒老弟责编:沈晔时间:2022-06-13

2002年,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考古发掘,解开了中国白酒的起源之谜。除了这座白酒祖庭的实物认证,李渡悠久的酿酒历史,在历史记载中也一直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可循。

据《江西通志》、《抚州府志》、《临川县志》记载,元代李家渡的酒店有14家,酒作坊6家,集中分布在李渡后街至红石桥约一华里的街市内。

又据史料记载,李渡小曲工艺起于唐甚至更早,而小曲向大曲工艺创新则滥觞于宋,李渡蒸馏酒酿酒史,可以说起于唐,兴于宋,留于元。

早在北宋时期,李渡的酿酒手工业就已经相当成熟。

北宋年间,临川凤岗乡人邓金林、娄宝清,来此定居,投资开办烧酒作坊,成为“千年李渡酒”的奠基人。

南宋学者黄震在《黄氏日抄》记载:江西“到处州郡皆靠酒息”,酒税额“递年增添”,“漕计之实惟仰酒税谭利支遣”。

宋元学者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征椎考》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时,江西隆兴(今南昌)每年置办酒课达11万7千锭。

至明正德十五年,建昌商人梅焕荪、东乡商人黄德昌介入,先后在李渡开办自产自销的福生酒店和福昌酒店,打破了邓、娄两家世代相承对烧酒产销市场的垄断,开创了多家经营的格局,改变了酿造技艺的滞后,推动了酿酒手工业发展。

清初社会稳定,经济相对繁荣,酒厂、作坊发展迅猛,数量由明后期的十来家增加到28家。现李渡镇后街49-51号为清代乾隆年间福生老酒厂酒铺,前店后坊遗址尚存,酒铺对面乾隆年间的“派衍寿春”老宅为酒库。

其产品已由土烧、甜酒转向生产小粬白(烧)酒,由平常百姓家,走上了文人、官府的筵席,销路扩大到抚州、南昌、景德镇、湖北汉口和安徽屯溪(今黄山市)、祁门等地。

民国时期,因军阀混战,当地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市场日益萎缩,酒厂作坊举步维艰,朝不保夕,停产者十之六七。至解放前夕,只剩下万茂、万裕、万隆、复裕太等9家。

据《进贤县志(1989版)》记载,1955年,李渡酒厂由7家私营酒坊合并,实行公私合营,是为“公私合营民生酒厂”,至1959年转为国营,名为李渡酒厂。

2008年,李渡酒厂经过改制成为金东集团旗下企业。

如今,李渡酒业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倾情打造以消费者“沉浸式体验”为核心诉求的“李渡国宝宋宴”白酒极致雅集;一方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斥巨资兴建国宝李渡酒庄暨中国白酒古窖微生物酿酒工程技术中心,在深度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生动体现出令行业同侪清赏的时代风貌。

文章来源:中国网中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