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红河州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作者:张丽君责编:君君时间:2022-04-15

一片树叶放在唇间,悠扬的旋律呼之欲出……凭借这项独特的奏乐技艺,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可邑村村民毕桂云“圈粉”无数,也让73岁的她在自己的晚年,获得一笔不错的收益。

可邑,彝族阿细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这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之一,已经成了红河州最明亮的民族文化符号。

(可邑小镇  景区供图)

依托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及良好的自然生态,当地以可邑古村为核心改造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休闲度假、业态丰富、生态宜居等功能,打造出以彝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风情小镇。

毕桂云进入小镇管理公司工作后,通过树叶演奏的技能让她“走红”网络,加上为少数民族歌舞演员伴奏,并协助游客进行彝族阿细手工艺制作体验,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

文化不仅带来了精神食粮,也带来了文化财富。

红河州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哈尼族“十月年”“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文化丰富多彩,建水小调、海菜腔、烟盒舞等非遗文化精彩纷呈,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弥勒市西一镇中和铺16烈士纪念林等红色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蒙自过桥米线、建水汽锅鸡、哈尼长街宴等饮食文化独具特色。还打造出了“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七张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

(哈尼古歌  红河州文旅局供图)

近年来,红河州以文化凝聚力量,以文化引领发展,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非遗传承成果显著,文物保护热潮涌动,全域旅游全面铺开。一个个文化项目、文化设施、文化品牌落地开花,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建水县将建水紫陶列为建水重点文化产业进行打造,一批“粮农”“菜农”逐步转变为“陶农”、陶艺家、陶艺师;蒙自市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为中心,精心打磨研学游、产业游、美丽乡村游、康养休闲游等一批精品线路,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新时代乡村红色旅游“活水”;元阳县阿者科村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景区和哈尼传统村落风貌、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与中山大学合作实施“阿者科计划”,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工作紧密结合,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双推进”。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  查尼皮)

文化是时代的镜子,也是凝聚民心、增进福祉,衡量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尺。

红河州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推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着力引领云南高端旅游新方向,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通过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红河州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个性化旅游项目,凸显乡村民族和文化特色,规划乡村旅游技术路线,着力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构建了弥勒市“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水乡、可邑小镇等风格迥异的4座小镇。

(阿者科  元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用好乡村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资源,使之与当地优美生态相融合,已成为红河州各地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途径。

今年,国家明确将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并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指明方向。也为红河州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明晰了方向。

(太平湖森林  小镇弥勒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河州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细,未来五年,红河州将聚焦“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持续擦亮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打造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力争建成两个5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成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同时,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擦亮“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化旅游品牌。(张丽君)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