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今天,致敬珍稀动物“守护者”

作者:杨婧瑶责编:曹洋时间:2022-04-08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在古城山子保护区拍到了菲氏叶猴领着一只猴宝宝觅食、玩耍的生活场景;多只戴帽叶猴在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独龙江乡马库村钦兰当区域采食树枝嫩叶、休闲玩耍的珍贵视频;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现身昆明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云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渐增多,珍稀野生动物频频出现。

珍稀动物是自然界较为稀有和珍贵的动物。由于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珍稀动物灭绝的问题,为此,国际上将每年4月8日定为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现有生态系统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类型,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多样的气候环境使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栖息着大熊猫、滇金丝猴、绿孔雀、亚洲象等稀有,甚至濒危的野生动物。如何守护这片纯净的土地?人类与野生动物在这里如何共情、共生?有这样一群人,正在原始密林里、深沟险壑中书写他们的“守护”故事。

15年暖心守护 重建绿孔雀生态诗意栖居

“现在一个星期可以看见绿孔雀5至6次,它现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对于云南双柏县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赵同荣来说,看见曾经难觅踪迹的绿孔雀已经不再是稀罕事。

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片段化分布于云南及东南亚局部区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小居住在此的赵同荣,从事保护区巡护工作15年。期间,为保护好绿孔雀的,赵同荣与其他34名专职保护区责任区巡护人员日常开展巡山护林工作,实施绿孔雀物种保护等项目,采用询问调查、标法、安装红外相机对绿孔雀等野生动物进行全天24小时覆盖监测。还用引水的方式建绿孔雀水源点20个、租赁农田地建食源地5块20亩,有效解决绿孔雀饮水、食物困难问题,稳定绿孔雀的栖息活动范围。

(双柏县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通过科学监测、专项巡护、栖息地修复,补水、补食等多项举措尽全力保护绿孔雀种群及其栖息地。双柏县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绿孔雀的理想家园。赵同荣亲自见证了绿孔雀由最初的50多只繁衍到如今的120只左右。

百余天追寻 一起去看“象”往的云南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人们喜爱。去年,一群从西双版纳栖息地“出走”的亚洲象火爆了全网。亚洲象北移南归的100多天里,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陪伴了一路。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在此期间,一张大象睡姿照瞬间“萌翻”众人,这张照片便出自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保障大队班长、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A组组长张雄。“我只是忠实记录了出走象群的午睡状态,当时感觉很温馨,没想到这张照片会走红。”话虽如此,之所以会有这张照片,是因为张雄坚持不懈的监测与拍摄,成千上万次的拍摄最终形成了一次经典的定格。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森林消防队伍主要担负森林防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用无人机、红外望远镜监测活体野生动物,这还是头一回。有时要跟着移动的象群在深山里跑几十公里。艰苦的时候,每天才睡4个小时。”虽然苦,但张雄看来,这段旅程充满温馨与感动,值得一生回味。

“一生”守望 记录雪山精灵“高光时刻”

滇金丝猴不仅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还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是我国乃至全球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之一。

(李明摄)

1992年6月4日,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教授、中国灵长类学会名誉理事长龙勇诚拍摄到了全世界第一张滇金丝猴的野外照片。为了拍到这张照片,龙勇诚已经在雪域高原和深山密林里苦苦追踪数年,总行程数万公里。

(巡护途中)

此后的30余年,龙勇诚致力于野外寻找、研究和保护滇金丝猴,其热情一如初心。在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分布在云南、西藏的约1500只滇金丝猴全部找寻了出来,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滇金丝猴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龙勇诚和他的团队成员还绘制出了滇金丝猴自然种群分布图,各类科研数据也趋于完善,受到了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广泛采纳,滇金丝猴保护区也因为龙勇诚的倾力协助,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机制。

(从左至右:肖林、龙勇诚、老柯、钟泰)

龙勇诚用“所有的梦想都会开花”和“任重道远”来形容自己的护猴事业,而“雪山精灵”也在用生生不息的繁衍,回报着龙勇诚和它生活的这片净土。目前,滇金丝猴种群由白马雪山保护区建立初期的8个种群1200余只,发展到现在14个种群2700余只,占整个物种种群数量的70%,滇金丝猴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狭域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羚牛、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犀鸟、滇池金线鲃、大理弓鱼等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重新获得“新生”。此前,云南省还发布了20项野生动物保护地方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保护标准空白,对提高野生动物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婧瑶)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