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责编:君君时间:2022-03-15
近日,《亮相冬奥村的“唐娃娃”是如何制作的?》《制作“唐娃娃”促增收》等新闻浏览量累计超300+万。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学生作为参与设计制作这次“唐娃娃”作品的骨干力量,不得不提到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志愿者唐燕女士。
不忘初心:培养贫困女孩,传承民族技艺
2003年,IT背景的唐燕因为喜爱绢人,所以成立了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唐娃娃”人偶的创作路程。
2009年,HTC董事长王雪红陈文琦夫妇捐资2.5亿元在贵州黔南州惠水县百鸟河村建设了全国第一所公益慈善大学,学校以招收贵州农村贫困学生为主,致力于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脱贫,从而带动家庭脱贫。
2011年,作为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执行校长孙伟多年的好友,唐燕董事长受邀来到贵州,在了解到贵州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及众多女孩子缺少学习的机会后,她毅然向孙伟校长提出希望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这个想法与孙伟校长团队办学的初心不谋而合。
2012年,唐燕董事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加盟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成立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后更名非遗学院)的负责人,并根据贵州旅游大省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设了“旅游与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招收来自贵州农村家庭的少数民族初中毕业女孩子。2015年开始开设“工艺美术品”高职专业。
从2012年开始,为了确保招收的是贫困家庭的女娃,唐燕院长带着团队穿梭在贵州农村,主要招收以惠水为重点的贵州范围的连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初中毕业女生,招生至今,88%为女生,95%来自连片贫困地区农民家庭。
唐人坊非遗学院学生在制作“唐娃娃”
2012年至今,唐燕院长陆陆续续帮助贵州400多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成长为经济独立、内心自信的女生。
“想到她们的成长经历,我常止不住眼泪。我没计算过个人到底投入过多少钱,因为重要的不是金钱上的付出,而是精力的付出。”唐燕院长说。
唐燕院长家访贫困学生(左二)
正是唐燕院长的这一做法,不仅帮助了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同时也将“零基础”的少数民族女孩子逐步培养成为新时代特征的非遗传承人群,同时非遗技艺得到了保护。
三个三年计划:帮贫困女孩蜕变人生
在第三届“黔南骄傲”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唐燕院长说:“刚开始看到这群孩子,我很心痛,一方面是她们对于学习热情,一方面也是因为贫困让她们不得早早辍学,我要帮助她们独立,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进而能够让家庭脱贫,这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办学的初衷,是我坚定不移要做的事情,更是我来贵州的初心。”
于是,唐燕院长给孩子们定了三个‘三年计划’,帮助孩子们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即通过三年的教育培训,让学生学会一门技能,实现三年自立;再工作三年的同时,反哺家庭;再拼搏三年,买房成立自己的幸福家庭。
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支持下,很多贵州山区的女孩子都被唐燕院子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
第一届学生隆元碧家住惠水农村,是一位单亲家庭,初中毕业后,她本想外出务工,后因听说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读书不花钱,还提供生活补助,她便到盛华学院学习了手工艺品制作。
“2015年我毕业后在唐燕院长的帮助下,到了北京唐人坊公司工作,2018年又被派到盛华学院产教融合基地负责教学和管理,一个月收入4000多。工资虽不高,但够用,主要是能照顾父母,我很满足。”隆元碧说。
隆元碧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验收“唐娃娃”
在唐燕院长的帮助下,像隆元碧这样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女孩蜕变的女孩子很多,她们从唐人坊非遗学院毕业后,有的在北京唐人坊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年收几十万,有的则留在了学校,传承着民族技艺,同时也在帮助着贫困女孩像她们一样走上蜕变之路。
“看到女娃们一个个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走出去,每位女孩都在慢慢实现三个‘三年计划’,我很幸福。”唐燕院长说。
产教融合:学生作品成为国礼,学生向幸福出发
2012年初夏,唐燕院长带着团队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各个乡镇走村串寨,只为把招生广告宣传页发到初中毕业班女学生的家中,阻断“少女妈妈”的现象。宣传页上醒目“零学费完成学业”“零基础学习非遗”等宣传语,引来了许多学生的报名。
唐燕院长回忆说:“本来我们计划招收30名学生,但考试那天来了200多个身着民族盛装的女娃娃。”两轮笔试、一轮面试下来,许多排名未进前30的孩子不肯离去,眼里盛满期待。有一位身材瘦小的女孩抱着老师说:“我没有妈妈了,很想来读书。”最终,第一年的班级规模扩大到50人。
据悉,该班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她们制作的“唐娃娃”,被作为“国礼”,同时,多次出现二十国集团峰会(G20)等国际会议上。
2021年12月7日,CCTV-3频道《向幸福出发》栏目如期播出,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院长唐燕与罗金凤、刘永桃、吴启娜等10名学生走进央视演播厅,亮相央视屏幕。
节目中,同学们在与主持人的互动环节,纷纷对唐燕院长表达了由衷的感谢。罗金凤说:“亲爱的唐老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照顾和培养。您不仅教会我们生存的技能,还告诉我们要做独立且自信的人。”
唐燕院长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做志愿者一晃就是10年,她有个统计,400多个从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毕业的孩子,部分学生留在了北京唐人坊公司,大部分都在当地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平均月工资约4000元,最高的达到了月薪上万元,每一位女孩,现在都有了双有力的翅膀,在向幸福出发。